第10章

  此人便是学里的先生顾明琮。
  顾明琮虽然跟顾明良是同辈,但年纪却要打上许多,也是赶在建朝初期,考过了府试,成为了一名童生。
  虽然后面几次院试没中,没能成为秀才,但也是村里学问最多的人,平时村里人的孩子取名或是写信,也大多去找他帮忙。
  因是顾氏一族的族长,顾明琮院试屡次不中之后,也就放弃了考试,安心在族学里教导这些蒙童。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收藏和评论
  第13章 第13章:学堂
  赵明的小道消息显然不靠谱。
  早学之后,顾明琮并没有抽查学童们背书,反而是让休息了一会,直接开始讲学。
  顾氏族学虽然收费低廉,而且对顾氏子弟还免费,但进学的也还是有限,拢共不过二十多个学童。
  这些学童年岁不一,进学时间又有先有后,但学里的先生就顾明琮一人,因而学童们被分成了两拨。
  像顾云浩、赵明这样才入学不久的聚拢在一起,坐在讲堂的左侧,而像顾云涛这种有些基础的就坐在右侧。
  因着学习的进度不同,顾明琮就对这两拨学童分开讲学。
  一般而言,刚入学都是依次先学习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差不多学完了,再学《幼学琼林》,等学完了这些蒙学阶段的书,才算有资格入读书的门。
  对于顾云浩这些才入学的蒙童,顾明琮讲的是《三字经》,而顾云涛他们已经在开始学习《千字文》。
  一般给新生们讲《三字经》的时候,坐在右侧的学童就自己温书;而给顾云涛他们讲《千字文》的时候,新生们也是自己温书。
  顾明琮向来是先给新生讲学,因而顾云浩等人早早的翻开书页,正襟危坐的跟着他一句一句的念。
  这个时候,顾明琮一面带着大家念书,一面拿着戒尺在学童们的案几间偶尔走动。若是谁读书不认真,或是坐的不端正,戒尺就会直接落在那人身上。
  农村长大的孩子本来就皮实的很,加上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对学生的处罚那是天经地义的,即使罚了谁、打了谁,也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在顾云浩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毕竟在这里念书的孩子们家里条件都不好,若是不珍惜这读书的机会,那就是真的对不住家里的亲人,也更对不起自己。
  虽然《三字经》称不上有什么难度,顾云浩也能全文背下,但也还是很认真地跟着读。毕竟学无止境,他不会因为自己能背了就骄傲自满。
  教新生们学了会三字经,顾明琮就让其开始自己温书。自己则喝了口水,走到讲堂的右侧,给顾云涛等人讲学。
  这时候,顾云浩也是从书袋里拿出竹筒来喝了口水,就竖起耳朵听那边的动静。
  顾明琮依旧讲的是《千字文》。
  古人讲学,一般都是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办法。
  因而大多时候都是先生领着念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然后就是让自己读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听着那边的声音响起,顾云浩也在心里跟着默念。
  他对三字经已经很熟悉,甚至可以说到了反复可诵的程度,因而旁的新生们温书背书,他其实是不必的,故此开始默默地跟着学习《千字文》。
  入学以后,顾云浩也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寻常的孩童要强些,虽然称不上过目不忘,但一般的而言,读过五六遍的书,再用功一些,都还是能记住。
  有这个优势,顾云浩更是不愿浪费了,只会更加好好的利用起来。
  当然,他也不会因此就自得意满,毕竟科考一途如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
  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他还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待顾明琮领着学童们读过几遍千字文之后,顾云浩也对文章有了个大概的印象,只是他没有书,只能听着,记忆的效果就是要差些。
  随后就是让学童们分别开始全文通读,先是新生们读几遍三字经,而后又让另一拨学生读几遍千字文。
  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整个上午也慢慢过去。
  学里的人很少,除了顾明琮这个先生之外,就只有一个斋夫。
  加上在这里念书的大多是村里的孩子,学里也不会准备饭食,家里离得近些的学童,就会回家吃午饭,而像顾云浩这样家住的远的,就自己带些饭食或是干粮。
  学堂的前院一共有三间屋子,正中央的屋子里挂着孔子、孟子双圣像,每逢初一,顾明琮就会带着学童们在这里拜一拜孔孟。
  前院西侧的屋子最大,而且南北通透,因而就被用来做学童们念书的讲堂。
  东侧的一个屋子,是先生顾明琮的休息室,当然也有许多学童因着不好生念书,被顾明琮叫到这里单独教训一番。
  学堂的后院有几间房舍,经过改良之后,成为了学生们的号舍,每间屋子都有几个小床和桌椅,用来做学生们午间临时的休憩之所。
  号舍的旁边有一个低矮一点的泥瓦墙面的稻草棚子,那就是供应热水的开水房。而茅厕则是单独在号舍背后搭了一个小棚子。
  后院的院中央,挂着一块铁片,旁边有一个用绳子挂在一起的小锤,每天到了时辰,斋夫就会敲这铁片,以作正式开是讲学的提示。
  作用倒是有些类似于现代的课间铃。
  院子里还有两个石桌,石桌周围分别放了四五个石凳子。
  久而久之,这里的石桌,也方便了顾云浩他们这些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成了他们的用餐之地。
  其实离家远的学童并不多,算上顾云浩、顾云涛两兄弟,一共才七八个人。
  但是顾云涛是很少在书院里吃午饭的,他们几个年岁相当的学童喜欢拿着午饭到外面吃,吃完了还可以在外面玩一会。
  毕竟在学里吃饭,还是多少得守点规矩。
  族学就在顾氏祠堂的旁边,先生顾明琮的家离这里不过几步之遥。
  顾明琮经常回家吃了午饭,就到学里来,甚至有时候还是家里人把饭送到学里给他。
  因着这个缘故,顾云涛等人自然觉得约束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午饭时间都拿着干粮饭食往外跑。
  顾云浩也见怪不怪,也不管他,只觉得自己应当好生利用中午的时间。
  拿了自己的书袋,小心地把书本笔墨装好,又提上竹筒,顾云浩到了后院。
  果然院里早没了旁人的影子,只剩下一个赵明。
  “怎么,你今天也还耐得住待着学里?”顾云浩见着他,不免有些诧异。
  赵明是个最爱玩的,虽然他家住的也算远,但其实也还是可以回家吃饭的,不过这小子自从进学之后,在学里有了几个年岁相当的小伙伴,就开始中午也不回家了。
  虽然这几人里面,顾云浩是个规矩的,但总归还是有那些贪玩好耍的,因而赵明经常中午跟他们相约出去到处玩。
  以至于许多时候,这后院中午大多只剩下个顾云浩。
  “昨晚睡得晚了,今天早上一直打瞌睡,准备中午好好睡一觉,免得下午又犯困。”赵明嘿嘿一笑,说道:“你可是不知道,我早上就见着先生看了我好几回,愣是把瞌睡给我吓回去了。”
  说到这里,赵明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
  顾明琮平时极为严厉,若是谁在讲堂上打瞌睡,那戒尺绝对是不留情面,甚至有时候狠了,能敲得让人手掌发肿。
  “那你还是早些吃了饭,去睡一会吧。”顾云浩也是笑着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赵明点了点头,就开始从书袋里拿了一个纸包出来,里面放着三个白面的大菜包子,虽然是早就已经凉了,但看着还是很可口。
  面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细粮,一般而言,农家人很少这样全细粮的吃饭,大多是卖了些细粮,再多买些粗粮回来和着一块吃。
  当然赵明他们家里条件好些,赵明又是家里的宝贝孙子,这样也不足为奇。
  “云浩,吶,给你一个。”
  看着赵明递过来的大包子,顾云浩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自己吃吧,我带了干粮,等我去接点热水来,现在天气还冷,光吃冷的小心跑肚子。”
  言罢,顾云浩就拿了竹筒去了开水房。
  先是将竹筒里剩余的水全倒了出来,又接了满满一筒热水,回到院中时,赵明就已经胡吃海塞的吃下两个包子。
  “你慢些吃,还是要就着热水才行。”顾云浩无奈地劝道。
  赵明像是被噎着了,有些不利索地摆了摆手道:“我是真有些饿了……也想快些吃了去抓紧时间睡一会,这里,我还给你留了一个呢。”
  说着,就见他把还放着一个包子的纸包往顾云浩面前推。
  连忙拦住了他,顾云浩不由有些好笑:“看看,噎着了吧,来喝口热水顺顺,你不用让给我,快些自己吃了去睡觉才是正理。”
  一边说着,一边就用竹筒盖倒了一盖子热水给他。
  见顾云浩推辞,赵明自然也不会勉强,就收回了纸包,就着热水,三两口把包子解决了。
  随意地抹了抹嘴,跟顾云浩说了一声先去休息,赵明就进了号舍去房里的小床上睡觉。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伙伴们的收藏和评论
  第14章 第14章:练字
  这里顾云浩轻轻一笑,又倒了杯热水,喝了一口。随即就从书袋里拿出早上那颗鸡蛋,以及大妞给他装的干粮。
  将鸡蛋在石桌上敲了敲,顾云浩拨开蛋壳,里面早就已经凉了,就放到那杯热水里泡一泡。
  然后打开装干粮的纸包,里面放着两个饼子,拿着一个饼子,一口饼子就一口热水的吃午饭。
  饼子是用白面和了玉米面做成的,里面加了盐,虽然味道称不上很好,但也足够饱肚子。
  顾云浩一面吃着饼,脑子里一面回忆着今早听到的千字文。
  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暂且记住,等下次讲学的时候仔细听。
  一时间吃完了饼,鸡蛋也被开水烫的有些温度,顾云浩吃下鸡蛋,喝了几口水,又在院子里坐了会。
  午饭之后,他习惯在脑子里回味一遍书,再进号舍休息。
  因着刚刚吃饭的时候分心,已经差不多回忆了一遍千字文,顾云浩就不再在心里暗暗默念,而是想要去琢磨文章的意思。
  琢磨了一会,发现还是很多不解,顾云浩忍不住叹了口气。
  光是在讲堂听果然还是不成的,看来他真的是需要一本《千字文》来看看才行。
  见没什么成效,顾云浩只能无奈作罢,收拾了书袋,起身往号舍去休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