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好在有衙役在当中往来巡视和指引众人,才不至于乱了套。
  顾云浩三人一到考场,就在衙役的指示下灭了灯笼。
  “参加考试的考生去前面排队。”那衙役径直说了一声,就让他们赶紧往里走。
  三人也不多作停留,忙按着衙役的指引到前面入口处排队。
  此次他们县里一共有两千一百多名考生参加县试,因着人数众多,考场一共分了六个入口,每个入口前都已经排了长长的队列。
  考生们需要依次等待检查搜身之后,方可进场。
  顾云浩等人来的算是比较早,但前面也已经排了不少人。
  等了一会,天色稍微亮了一点点,便有一名衙役出来传话。
  随着考场前面鼓声一响,考场外也安静了下来,此时那衙役高声道:“县尊大人示,考生入场。”
  话音一落,六处入口同时开门,考生依次开始入场,衙役们两人一组,开始检查考生的考篮和衣物,看看是否有夹带。
  检查通过的考生,便可以陆续从六处入口进入甬道,而后经考场正门进入考棚。
  顾云浩他们前面还有好几轮人,但也着急不得,只能耐心等着。
  待天色将明未明之际,方才轮到他们。
  顾云浩先是按规定递上自己的考牌和身份文书,待核对验看之后,便由两名差役引着到一旁搜检。
  搜检是一人检查考篮,一人专门搜身。
  顾云浩的考篮很是简单。
  除了装着三支毛笔、墨锭、笔架、砚台等文房之外,就只一包云片糕和两个馒头,另外就是一竹筒清水和一块抹布。
  那差役查看了一番,见并无什么不妥,就装好还了回来。
  这里顾云浩随身穿的外衣也已经检查完毕,待差役搜身之后,便又穿上外衣,提着考篮,从正门进场。
  进场之后,还要先去领了考舍牌,才能找到自己的考舍。
  一般而言,考舍牌也是随机发放的,但在县试这一级,管理的还相对算比较宽泛,一些有权势的人家,还是能想到办法提前给家里子弟弄到好一点的考舍。
  当然顾云浩他们家显然不属于有权有势这个范畴,因而顾云浩对考舍的期盼并不是很高。
  进了考棚,果然也是等了黑压压的一群人。
  顾云浩耐着心思又等了许久,方才领到自己的考舍牌。
  因着历来考生众多,临川县的考棚修的很紧凑。
  考场正门对着的地方乃是公堂,公堂坐北朝南,堂上坐着胡知县、县丞、教谕、训导诸人。
  公堂两侧都是一排一排东西走向的考棚,两排考棚之间有个三米来宽的甬道,甬道两端都分别放了两个装满水的大缸,而茅房则是在考棚远离公堂的那一端。
  由于考生众多,衙役忙不过来,考生都只得自己拿着号牌去找考舍。
  但好在每个甬道入口,都有一名衙役值守,找不到号舍的话,也可以问值守的衙役。
  顾云浩拿着号牌问过衙役,找到了自己的考舍。
  考棚修的很简陋,而考舍则是用厚板在考棚里隔出来的小隔间罢了,可谓是又低矮又狭小。
  因为长了个子,顾云浩总觉得稍微起身一下,就会撞着头一样。
  这当然是心里作用,但若是换个个子稍微高一点的成年人,必然只能弯着腰进出。
  考舍里的东西也很简单,一个木板横在考舍两壁之间充当桌子,另外就是一个木凳,以及一个盛了水的笔洗。
  当然,为了方便考生出入,这个木板只用合页固定了一端,另一端是可以拆卸活动的。
  顾云浩坐定之后,就先将那木板固定好,才开始有空细看自己的考舍。
  屋顶的瓦片看着虽然有些年头没有翻修,但看着还算不错,应该不至于漏雨。
  四下看了看,顾云浩对自己的考舍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是脏了些,但也不碍事。
  这时候天色已经泛白,隔壁的考舍也陆陆续续有人来了。
  顾云浩估摸着还有些时间,便拿了抹布出来,将桌子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而后取出毛笔、砚台、墨锭和笔架一一放好。
  最后又将两块自己常用的镇石拿了出来,便将考篮搁在一旁,安心等待发卷。
  待考生全部入场完毕,天色已经亮了起来。
  考棚大门一关,公堂上击云板声音开始响起,所有考生全部坐定,整个考场一片肃静,县试正是开始。
  不过一刻钟左右,就有差役捧了卷纸来分发给诸位考生。
  顾云浩接过自己的卷纸,打开一看,一共乃是十张纸页,七张是竹纸,另外三张是质地不错的白纸。
  竹纸是拿来当草稿纸的,而那三张白纸才是用来誊写的正卷。
  往砚里加了少许清水,顾云浩开始研磨润笔,先将自己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写在草纸跟正卷上,待墨迹干了之后,就先将那三张正卷收捡起来,免得一个不小心弄污了卷子。
  第一场考试一般都是三道题,三张正卷各上书一题,没有多余的,因而考生们都得十分小心。
  随后又是一阵击云板声音响起,胡知县开始训话。
  他说的不多,不过是强调一下考场纪律之类,便宣布正式开考。
  这时就有书吏举着考题板从甬道来回走动两次,这时候考生们就要立即记下考题。
  第一道题向来都是四书题。
  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一名书吏举着题板走了过来,只见上面写着:皆雅言也叶公
  县试居然出截搭题!
  看着考题之后,顾云浩不禁也觉得有些无语。
  虽然为了规避考题重复,出截搭题也算正常,但这毕竟只是县试,用不用这样啊。
  而且本朝皇帝想来是对截搭题也不太感冒,登位之后,连续两次会试都未曾出过截搭题了。
  至于胡知县为何这样出题,作为考生的顾云浩来不及多想,直接先提笔在稿纸上抄下题目。
  第二题是五经题。
  五经题一共有五道,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各出一道题,考生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本经,从中取一题作答就可。
  顾云浩因跟着梁成业治《礼记》,自然就将礼记的那一道题记了下来。
  第三题是一个诗赋题。
  带将所有题目抄下来之后,顾云浩就开始思索起来。
  因着时间充裕,他也不是很着急。
  三道题之中,四书题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是称得上直接影响了考生能不能被取中。
  看着四书题的题目,顾云浩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来。
  “皆雅言也叶公”
  这一考题出自上《论语》《述而》篇,只是分别是不同的两章罢了。
  “皆雅言也”出自《述而》第十五章。原章书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下半句“叶公”二字,则出自第十六章。原章书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南宋朱熹批注《论语》此篇: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
  这样来说,“雅言”也就即是“常言”,说得就是日常实用的事情了。
  而下半句的“叶公”二字,其主要还是应当落在“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这一句上。
  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无非就是叶公向子路问及孔子,子路不作回答罢了。
  子路乃是孔子的学生,在古代讲究尊师重道,子路之所以不言,其实就是不评价自己的老师,这也是师道尊严的一种表现。
  若是上升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是谨遵礼法,若是扯到朝堂之上来说,就是要时刻谨记君臣之礼。
  当然这后半句“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挺重要。
  表面上来说这里是通过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表现了其高洁的品质和好学的精神。
  但若是联系前半句,再考量胡知县出题的意图往深入想,那就不同了。
  无非就是,前半句说作为学生或是臣下,要谨遵礼法,敬重君主尊者。后面半句实际就是隐晦的拍马屁,拿孔子的修养来影射君主的圣贤了。
  理清胡知县出题的意图之后,顾云浩又思量了一番,觉得还是应该从朱子集注所言入手,以“雅言”与“叶公”开始着手破题。
  凝神思索了一会,顾云浩便开始沾墨下笔。
  他写得很顺畅,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整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了出来。
  前后又通看了一遍,加以润色修改,再检查了一遍没有什么犯什么避讳,便往正卷上誊写。
  这几年来,他一直勤于练字,即使习的是欧体,现在也很有几分风骨,字体看着很飘逸俊秀,就是梁成业也经常夸赞。
  他写得很仔细,但下笔却没有丝毫迟疑,将整篇文章誊写之后,卷面看着也很干净整洁。
  准备这么多年,顾云浩自然知道,若是卷纸上出现墨点或涂改,则会直接拉低阅卷官对整篇文章的印象。
  答完四书题后,顾云浩便趁着等墨迹风干的间隙,开始思考第二道的五经题。
  “阿嚏!”
  随着一个打喷嚏的声音响起,隔壁考舍传来一阵响动。
  “啊!我的卷子。”
  响动之后,便是隔壁考生的哀嚎之声。
  想来是那考生打喷嚏时不注意,弄到了什么东西,最后污了卷子。
  “不许喧哗!”
  因着那考生的声音较大,立马就引了差役前来查探,那差役见了情况后,便喝斥了一句。
  虽然那差役神色语气不善,但实际也算是较为通人情了。
  要知道县试算是考场纪律要求比较松泛的,若是乡试、会试的话,开考之后,考生不论什么缘由,都不得大声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