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待到晚间一处吃过了晚饭,顾家一行人便起身告辞。
  回到家时,已经是到了戌时。
  刚到家不久,卫氏就急急催着三个儿女去洗漱回屋睡觉,然后自己则拉了顾长光进屋说起了今日在府衙的事。
  “你说江夫人要给二妞保媒?”
  哪晓得才说了两句,顾长光便一脸诧异地道。
  闻言,卫氏不由一叹。
  不说丈夫如此反应,便是她自己,刚听闻江夫人说起此事,她也是觉得难以置信。
  但是既然人家提起了,总归是一番好意,而且对于他们家来说,能得知府夫人亲自保媒,也算是面上有光。
  再则来说,江夫人所言的那户人家,卫氏也觉得还是不错。
  江夫人所言之人姓董,名谨言,今年十八岁,平南州人士,刚巧乃是江程云心腹师爷董睿的侄儿。
  这董谨言算是个苦命人,因着十多年前,平南州山洪爆发,父母双双被压在了山石下面当场身亡,从此便只得跟着大伯董睿生活。
  好在董睿一家人心思纯良,加上又可怜他的身世,这么些年也是将他视如己出,不仅衣食不缺,还送了董谨言去读书。
  这董谨言也算争气,前次平南州的府试也是取中了,虽然后面院试未中,但学问也是不差的,加上人又年轻,想来今后取中院试也并不算很难。
  “听江夫人说,那孩子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我倒觉得不错,即便家中没有父母帮衬,但董家早就分了家,那孩子名下还有三十亩田地,而且我看着,只要他自己争气有本事,就是好的。”
  想到这一门亲事,卫氏也觉得很满意,便劝顾长光道:“而且说句实话,咱们也不是什么有根基的人家,若不是看着小浩出息,说不定人家还看不上咱们呢。”
  听着这条件,顾长光也是觉得还是不错。
  且不说董睿乃是江程云的师爷,就单说那董谨言年纪轻轻就取中了府试,就不简单。
  旁人不晓得,但陪着儿子一路府试、院试考上来的顾长光却是心里清楚的很,这些读书人考试都不轻松,能考中府试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说的不错,只要那孩子人好,旁的倒是次要的。”顾长光也是点头笑道。
  “那我明日就探探二妞的意思,若是她也觉得不错,咱们再找江夫人细细地打探打探。”
  见丈夫也是赞同,卫氏心里更觉得这真的乃是一门好亲事。
  虽说家中没有长辈主事,但也代表着二妞嫁过去就能当家,少了许多规矩。
  再则来说,那董谨言又是个争气的,说不定过两年也就能考上秀才,到时候女儿也就变成了秀才娘子。
  自顾云浩院试之后,她就一直在为女儿的婚事操心,现在突然得遇这样一门亲事,卫氏只觉得身心舒泰极了。
  次日,卫氏果然找机会叫了二妞,含蓄的将这事说了一下。
  二妞是个极为聪敏的人,当下也明白,以她的条件来说,董谨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而也并不扭捏作态,只红着脸点了点头。
  见着女儿点头,卫氏便一脸高兴地去了府衙寻江夫人。
  第56章 第56章:姐弟
  因着二妞的婚事, 顾家二房几人又多在府城多待了些时日。
  经过一番细致的了解,不仅卫氏跟顾长光, 就连顾云浩也觉得那董谨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在江夫人的撮合下, 两家私底下通了气, 只待九月份, 董家就上门提亲。
  二妞的婚事总算是定了下来,卫氏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索性就放开心思,跟着顾云浩在府城四周逛了几日。
  这些日子, 他们又将整个小院重新拾掇了一番,该添置的东西也齐备了, 也稍微放下心来。
  欢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些,不知不觉之间, 十来天过去了, 卫氏计算着日子, 准备回临川县。
  临行之前,卫氏又执意要给顾云浩留下五两银子的花销。
  “娘, 我一直有抄书, 现在身上还有零花,哪里需得这么多银子。”
  顾云浩忙推说不要。
  这些年来, 他的字精进了不少,抄书的价格也高了许多, 虽说不至于赚多少钱, 但供应他日常的开销还是没多大问题。
  “你要去书院念书, 若是书院里有什么开销讲究呢?再则来说,现在你这边还多了一张嘴要吃饭。”卫氏一边说着,一面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小厮巴九。
  巴九今年十三岁,是前些日子他们家花了二两银子买来的。
  毕竟顾云浩要到书院念书,这个院子也总得要有人守着,加上想着儿子现今也是个秀才,身边应当有个跑腿的人,卫氏便找人牙子买了巴九回来。
  巴九是个苦命孩子,不过几岁便被拐子拐走,中间又辗转多处,因为手脚麻利,被人牙子留下在家里干了几年活,现在又卖给顾家当小厮。
  好在顾家乃是良善之家,众人又可怜他的身世,对他也是不错。
  九月初三这天,顾家众人登上了回临川的船,而顾云浩也拿上了江程云的书信,去往陵江书院念书,巴九则是留在府城看房子。
  顾家人刚回青坪村没几天,董家果然找了媒人上门说亲,两家人交换了庚帖,将婚事定在了来年的三月间。
  婚事定下来后,顾长光就忙了起来,毕竟女儿嫁妆的家具,从来都是他一手包办。
  但好在他们家的田地基本都赁了出去,也不是很忙,顾长光也有时间做这些。
  说起跟董家定亲这事,倒是有些出乎卫氏的预料。
  毕竟以他们看来,董谨言父母过世,家中也没什么积蓄,应该不会有多少聘礼,但没想到董睿竟然出面给置办了聘礼不说,还送来了三十两银子的聘金。
  这笔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他们先前在府城买的那个小院子,也不过四十五两。
  当然,高兴归高兴,卫氏并没有打算将这一笔银子扣下,直接爽快地将这钱作为二妞的压箱银。
  因着先前说待二妞、三妞出嫁时,家里就不再给压箱银,而是改成置办一点妆奁田,要么从家里先前买的四十亩地里划出五亩,要么按着二十五两银子的价钱,就近给二妞她们姐妹置办一点。
  二妞此番定下了跟董谨言的婚事,卫氏也就将这件事拿到了心上。
  毕竟平南州虽然称不得远嫁,但也并不近,要是果真只将他们临川县的地里划出五亩给二妞,也确实太远了些,实在不方便打理。
  卫氏也犹豫了许久,毕竟淮安到平南州可得一天多的路程。
  她原本还在为董家送来的三十两聘金欢喜,现在却是有些发愁了。
  照着卫氏原本的心思,董家送来的三十两,加上家里原本预留的二十五两,拢共也有五十五两,实在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做压箱银,干脆直接买上十亩地做妆奁田。
  但是来回一趟平南州,不说路费,就算过去住店、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若是能即刻找到合适的卖家倒还罢了,假如一时半会寻摸不到有人家卖地,或是价格不合适,那岂不是白费了银子?
  为着这事,卫氏跟顾长光商议了许久,仍是想不到什么法子。
  最后,两口子还是决定告之二妞一声,将那五十五两银子作为压箱银。
  二妞听闻此事之后,却是眼珠儿一转,随即想到了解决之法。
  “娘,爹,不如也帮我在府城寻摸一个房子吧?也不用好,府城那房牙子不是说,城西房子便宜些,就买城西的就是了。”
  二妞笑着说道:“刚好巴九又在府城待着,就让他先打听打听,待到价钱合适,差不多说定的时候,过去付银子办房契就是了。”
  顾长光夫妇一听这话,当下也是豁然开朗。
  这主意不错啊,董谨言现在跟着董睿一家过日子,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现在成家了,总归还是得分出来单独住的好。
  而且董谨言是个读书人,今后若是考中秀才,说不定得在府城读书,若是没个房子,难道二妞到时候还得回他们平南州乡下?
  再则来说,二妞跟董谨言若是在府城安了家,平时也能照料照料儿子顾云浩。
  几处一思量,卫氏更觉得这真的是个好主意,当下就拉着顾长光想办法,给顾云浩和巴九带信,让留在府城的巴九寻摸合适的房子。
  顾长光想了想,也觉得不错,便写了封信,到县城找到顾长荣,走了寄递铺子的门路,不过两日的功夫,就带到了府城。
  看着了信中所言之事,顾云浩也忍不住暗赞他二姐心思聪敏,居然能想到这一层,当下就让巴九四下打探。
  巴九是个得力的,不过几日功夫,就在城南跟城北各寻摸了两处院子。
  顾云浩抽空去看了看,两处房子都算是价格不错,因想着董谨言是个读书人,说不定今后得在府学读书,便做主买下了城南的一个小院。
  因着这院子位置稍微偏一些,又比先前他们买的那一处小一点,因而没有超出原本五十五两银子的预算,只花了四十两银子。
  卫氏跟顾长光知晓这事,也很是满意,不仅买了房子不说,还能留下十五两银子做压箱银,这样自然更好。
  时间过得飞快,过了年之后,二妞的婚期也越来越近。
  成婚前夕,家里又是好一番热闹。
  不仅顾云浩向书院告了几天假,特地赶了回来,大妞夫妇二人也抱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回了娘家。
  刚开始的时候,众人都是满脸喜色,但没过两天,三妞就发现似乎有些不对劲起来。
  当然,除了三妞之外,旁人大多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毕竟再过两天,就是董家来迎亲的正日子,一家人都忙着筹备当天的宴席等事。
  顾云浩这几日也是忙个不停,家里开宴需要什么东西,都是他跟顾长光两人到县里买。
  这日从县城回来,已经是到了傍晚时分,顾云浩父子两人将身上挂着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放下,略微休息了一会,便回到西院。
  一进院子,便见二妞跟大妞坐在一处说话,大妞怀里的小侄子也时不时‘咿咿呀呀’地闹腾两句。
  看着这一幕,顾云浩心里一阵温润。
  在这个时代,他不会再如前世一样孤独,也是有家人、有姐姐、有侄儿的人了。
  “来,舅舅抱抱。”
  笑着进了院子,顾云浩张开双手逗弄侄儿。
  “小浩回来了啊,累了吧,快坐下歇一会。”二妞笑着拉顾云浩坐下道。
  坐定之后,顾云浩笑着对大妞道:“大姐,我有一件事要与你说……”
  “哦哦哦,小宝儿乖,咱们进屋睡觉去咯。”
  话未出口,大妞忙抱起儿子笑着哄了哄,便对着二妞道:“小宝看着像是困了,我先哄他睡一会。”
  言罢,便抱着孩子起身往屋里走。
  “大姐,这几天还有些凉,可是要给小宝盖严实了。”顾云浩忙跟着起身嘱咐道。
  二妞却是看着大妞的背影,又看了看一旁浑然不觉的弟弟,最后沉默了下来。
  次日,大妞、二妞、三妞三姐妹全都挤在二妞房里看喜服。
  “姐,奶奶找你们呢。”
  顾云浩敲了敲门,进去说道。
  “奶叫我们什么事啊?”三妞笑嘻嘻地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