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但是放下心来之后,这两人虽然不似先前那般多的心思,平日里还是吵嘴吵的厉害。
  虽然顾云浩对于这男女感情之事不太懂,但赵妍却是个极为聪明之人。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妍自然也是留意到了巴九跟碧翠的转变,亦是乐见其成。
  毕竟这两人都是自己跟夫君信得过的,而且两人都是心性正直之人,模样人品都颇为相配。
  只是这事她并不会多插手,只看两人自己的意思和态度罢了。
  此刻,见着碧翠跟巴九又在斗嘴,赵妍不由抿嘴一笑。
  这时,外面的锣鼓之声已经近了。
  听那声音,分明是冲着他们的方向来的。
  赵妍忙叫巴九打开了院门,等着报喜人过来。
  不一会,便见十名穿着红色外裳的报喜人一路吹吹打打,在百姓的簇拥下而来。
  看着这个排场,赵妍亦是一脸惊喜地看向丈夫顾云浩。
  难道真被她说中了?
  “到了,到了,正是这里。”
  快到院门口之时,就听闻附近看热闹的百姓对那队报喜人说道。
  及至院门之前,领头的报喜人核对了一下地址,又整理了下衣裳,一脸笑意的走上前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问道:“敢问这里可是越省顾云浩顾老爷的府上?”
  闻言,巴九自然连连应道:“不错,正是,正是顾府。”
  “兄弟们,快吹打得卖力一些,咱们也好跟顾老爷讨喜啊。”
  那报喜人向身后一吆喝,便见随性的锣鼓唢呐之声更胜先前。
  一行人进了院子,报喜人向着顾云浩恭敬一礼,随即高声报喜道:“恭贺越省淮安顾云浩老爷,得中元化二年会试榜首会元!”
  居然真的是中了会元!
  第117章 第117章:宫门
  会试结束之后, 随之而来的便是殿试。
  本朝殿试的时间乃在三月间, 但是具体时间一般也并不固定。
  毕竟殿试的时候,皇帝是要出席的, 所以一般都是由礼部初步拟定了方案和时间,再紧着皇帝的安排来定。
  待会试放榜之后, 顾家小院里众人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之中。
  顾云浩先是去了趟孙府, 向师祖孙惟德报了喜, 而后又找了去一家镖局, 花了几两银子,托这些镖师们前往淮安之时, 顺道将他跟赵妍的书信带回去。
  在庆贺了一番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顾云浩便开始准备殿试之事。
  一般而言,殿试的时候大多不会再问四书五经,而是只考策问。
  而且, 参与殿试的贡士,那都是通过了会试的了。
  基本上来说, 他们这些即将参加殿试的士子, 那都是稳稳的能挂上金榜的。
  只是这里面可能名次再略有起伏罢了。
  因而, 其实殿试对于这些贡士而言, 压力并不是很大。
  只是读书人都讲究个脸面, 即便取中了贡士, 亦是想在殿试之时作出好文章, 借此希望有机会, 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对自己今后的仕途有所帮助罢了。
  再则来说,那些名次挂在一百名左右的贡士们,更是紧张不已。
  毕竟在开考之前,就已经公布了,说今年的恩科二甲进士只取八十人。
  故此,那些会试成绩在这边缘的贡士们,都是生怕自己掉到了三甲的同进士里面。
  这样的担心,对于顾云浩而言,自然是不存在的。
  他会试乃是榜首会元,即便是殿试发挥失常,也不至于会掉到同进士里。
  可以说,他现在是一个稳稳的进士之位,是跑不掉的了。
  但既然他已经取中了会元,那么自然也不会就此放松自己。
  毕竟从心底来说,顾云浩亦是想要在殿试之时取得一个好的名次。
  他亦是一个即将步入官场读书人,自然也不能免俗。
  因着殿试只考策问,这些日子他在家练题之时,都是练的策问题。
  “云浩,咱们这位圣上乃是一个胸有抱负的,也最是欣赏务实之人,厌恶那些歌功颂德之辞,殿试之时,你可一定要谨记。”
  在会试放榜之后,季航也曾来与他一聚,言谈中说起过当今陛下的喜恶。
  季航曾经乃是今上的伴读,对今上的性格自然是要了解些。
  这般向他直言,其实也算是在提点了。
  顾云浩心知这乃是好友的一番好意,当下亦是感念不已。
  季航此次会试的成绩也不错,排在了第七的位置。
  因着两人都将参加殿试,故而也都是各自在家准备。
  今科是新帝即位后的第一科取士,满朝上下都极为关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会试放榜之后的第三天,礼部就发出布告,告知各新取贡士,于三月初八,参考殿试。
  这个时间其实还算是有点紧的。
  毕竟他们这些新科贡士们都未进过宫,也不懂什么宫廷礼仪,所以,即便是三月初八开考,实际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却没有那么多。
  早在三月初六之时,礼部便会集中对这些贡士们开始统一指点。
  比如从哪里进场,从哪里退出,殿试之时需注意的事项等等,都将一一告知。
  而且,在三月初五之时,礼部将先行对这些贡士们进行复试。
  复试的地点亦是在宫中,为太初殿。
  复试亦是跟殿试一样,只考策问,也会阅卷。
  只是却并不会排名和通报名次。
  一般而言,贡士们很少有复试被刷下去的,基本上都能通过。
  在顾云浩看来,复试从本质上来说,倒是有点像殿试之前的模拟考。
  因着这个时间安排,考生们准备的时间久更少了,这样一来,那些重经义,而轻策问的贡士们心里就有些暗暗叫苦。
  不过顾云浩策问亦是绝佳,倒并不觉得新帝定下的时间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顾云浩自然是通过了复试的。
  接下来,便是等待真正的殿试了。
  三月初八,殿试开考。
  殿试当日,这些新科的贡士们,亦是要一大早就到宫门口等候。
  其实殿试只考策文,题量不大,考生也少,入场之时费不了多少时间。
  但是耐不住这殿试的规矩多啊,所以考生们都只得早早便前来等候。
  顾家租住的这个小院离皇宫有点远,为了方便起见,巴九还是租了一辆马车。
  顾云浩寅时出门,及至宫门口,只见早已有不少同科的贡士在此等候了。
  如今虽然还未过殿试,但大家基本都算是已经高中了,所以心情都颇为放松,亦有不少考生在互相攀谈。
  “云浩。”
  顾云浩一下马车,便见着季航在向他招手。
  嘱咐了巴九两句,顾云浩让他回去,便笑吟吟地步入那群士子之中。
  “这位便是咱们今科的会元顾兄吧?果真是少年英才。”
  见着他走近,当下便有一些士子拱手行礼问道。
  “在下却乃越省顾云浩,只是兄台谬赞,却是愧不敢当。”
  见状,顾云浩自然笑着还礼,忙谦虚道:“诸位同年皆是才学过人,气度非凡,在下不过乃是侥幸尔。”
  他虽然很少出门,但作为今科会元,自然是备受这些士子们关注的。
  在会试一放榜之后,他的情况便早就传遍了整个儒林。
  十四岁取中榜首秀才,十八岁得中越省解元,十九岁参加顺德三十年会试,却因旁的缘故只考了一场,待到今年的恩科,却是一举得中会元。
  这才只有二十岁啊……
  而且听闻还是淮安知府江程云的弟子。
  江程云是何人,这些士子们可能了解不多,但江程云的老师右相孙惟德,那可是当朝有名的权相。
  拜在孙惟德这样一个师祖的门下,又这般年轻,那可真算是前途无量啊。
  最有意思的是,这位顾云浩虽然缺考了顺德三十年的会试,但之前已经取中了越省的解元,今次又得中会元。
  现在新帝即位,谁知道新帝会不会为了一个好名头,便直接点了这个顾云浩为状元。
  毕竟这乃是新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取士,若是出了一个‘三元及第’,也算是一个好兆头、好开端不是?
  因此种种,顾云浩在这些士子之中,也算是极为出名了。
  即便是未曾见过面,但方才季航那一声,亦是有不少贡士将他认了出来。
  会试放榜之时,他们这些贡士的闱墨都是张贴出来了的。
  顾云浩这个会元的文章,自然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些得中的贡士们,亦是看过顾云浩的文章,虽然俗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但好的文章,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而且这些考中的贡士们,也都是心里欢喜,不会有那么强的嫉妒酸意,因此对顾云浩这个会元,众人基本上也都还算是颇为服气的。
  “顾兄主治《春秋》,今次取得如此成绩,也算是我们《春秋》一经的光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