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也因着如此,萧穆言一直还记得那位淮安的书生,心中亦是颇为欣赏。
  但却是没有想到,那顾云浩竟然会如此快的就考过了乡试,甚至身为自己所开恩科的贡士?
  想到这里,元化帝更是心中欢喜热切,但他总归乃是帝王,面上却是丝毫不显。
  “这位顾云浩,会试成绩如何?”
  想了想,萧穆言沉声问道。
  他近来朝务繁多,并没有心思去了解会试共生们的排名。
  “回陛下,此子正是本科会元。”
  袁振擦了擦额上的汗珠,一脸恭敬地回道。
  他此刻确实是有些着急了。
  这顾云浩乃是自己亲手选中的会元,而殿试的文章却只得了一名阅卷官的认可,若是元化帝追究起来,他实在是有些难逃干系。
  “原是如此。”
  元化帝微微颔了颔首,便也不再多言,直接遣退袁振道:“袁卿且下去吧,这些卷子留着朕后面再看看。”
  虽然心中忐忑万分,但见元化帝已经如此说了,袁振只得硬着头皮告退。
  ****
  顾云浩自然不晓得因着他的一份试卷,便让堂堂今科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袁振经历了如此多。
  他现在亦是有些不安。
  毕竟在殿试之上作那样的文章,说不定就会被旁人所恶。
  若是为考官不喜,直接将那文章排在最末,那么自己原本稳稳当当的进士,说不定极有可能落在同进士里面。
  因而,对于这次殿试的成绩,顾云浩实在是心里没底了。
  不过这本就是一场赌博。
  他是真的希望自己的那篇文章,能够上达天听。
  而且,只要呈交到元化帝御案之上,他亦是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必然会生出赞同之感。
  毕竟,他也算是曾与这位新帝有过一面之缘。
  虽然交流不多,但顾云浩能看得出来,这位元化帝乃是一个心怀抱负之人。
  若真的能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尽数道出,说不准这位年轻帝王,与自己有这一样的想法呢?
  故此,在当日殿试之时,他方才下了如此决定,作出这一篇文章。
  若是元化帝果真乃是一代明君,他顾云浩自然是不敢辜负其知遇大恩,从此肝脑涂地,只一心襄助。
  但若是自己看走了眼,这位年轻帝王并非是他心中的圣主,那就算是掉到同进士里面,不过也是官途不顺罢了,又有何妨?
  反正他本就是农门子弟出生,到了现在这个程度,即便落到同进士,亦是可以为官,虽是有些遗憾,但也算是改换了家中的门庭,实现了他读书的初衷。
  只是顾云浩毕竟也是个读书人,心中还是想要得遇贤主,从此一展抱负。
  而且,若真能为天下做些事,也不枉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但若是君王并不值得自己效忠,那自然也难以成事,他也不会上赶着去碰得头破血流。
  不过且以殿试一搏罢了!
  顾云浩相信,这位年轻的元化帝,必然亦是不愿庸庸一生。
  第121章 第121章:太和殿内
  因着今次恩科的时间节奏比较紧,故此金榜放榜也比往年提前了好些天。
  元化二年三月十五, 正是金榜放榜的日子。
  待到三月十五这天, 顾家小院里众人都起的早。
  顾云浩身为贡士, 自然要按往例,一大早便要去宫门前等候进宫觐见。而赵妍等人,却是为了看新科进士游街的事。
  因着顾云浩此科已经会试取中, 基本上是稳稳的能金榜题名的了。
  虽然不知道最后的名次,但赵妍跟巴九等人还是兴致高昂。
  赵妍一面替顾云浩整理衣衫,一面笑道:“夫君,我们定了明月楼临街的雅室,到时候你打马游街, 路过明月楼别可记错了啊。”
  本朝进士游街,是要从太和殿外唱名之后,及至太和门、午门、端门、承天门, 最后在朱雀门前上马,一路骑马缓行,顺着朱雀大街往南, 行至南城门口。
  因而每每进士游街这一日,全城的百姓大多会聚集在朱雀街两侧看热闹。
  毕竟状元游街,那可是三年方才有一回景象。
  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除夕和元宵的灯会。
  加上这个时代重文,上至天家朝臣, 下至黎民百姓, 那都是对科考极为看重, 因而这些新科的进士们, 自然会受到百姓的喜欢。
  因着担心到时候街上人多,赵妍早早便在朱雀街上的明月楼,定了一间靠街边的雅室。
  “好,我知道了。”
  顾云浩含笑点了点头,说道:“待会记得坐马车过去,到时候人多,小心看着孩子们。”
  儿子顾远舟跟女儿顾澜才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如此场景,自然是要注意着些。
  按着顾云浩所想,其实不是很愿意让这般年幼的儿女去人那么多的地方。
  只是赵妍早早准备了雅室,又说要提前出门到那里等着,倒是也不必与众人去挤,他才放心一些。
  “浩哥,你今天打马游街,平生仅此一次,真是应该早些将家里光叔跟婶子也接来看看。”
  巴九一面得意兴奋能看到顾云浩游街,一面又感叹这样大的场面,不能让淮安的家里人看到。
  闻言,顾云浩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答言。
  他自然也是希望家里亲人能分享这一份荣光,但是今次恩科的时间太紧,家里人就算是想要上京来瞧热闹,也是赶不上时间的。
  而且,顾云浩还是觉得,即便打马游街自是风光无限,但若是专门让家人上京,那也动静太大了,简直是没有必要。
  “行了,巴九,咱们出发吧。”
  顾云浩看着整理的差不多,便唤巴九道。
  他今日还是得需先去皇宫。
  因而经过商议,巴九先驾马车将顾云浩送至宫门口,再回家里接上赵妍跟碧翠,外加新买的下人安婶,几人一起带着孩子去明月楼等候。
  及至宫门之前,天已经亮了起来,亦是有许多士子等候在此。
  这一日,是他们这些贡士的好日子,大家自然是神采飞扬,言谈举止之间也都是颇带几分君子风流之态。
  “顾兄。”
  见着顾云浩,众人忙笑着与他问好。
  顾云浩亦是一脸笑意的与众人问好,而后三三两两的闲话交谈。
  待到辰时,便有礼部官员出来相引。
  因着他们这一次并不去参加殿试,而且今日之后,也都是当朝进士,故此便省去了殿试之时的重重搜检。
  当然,守卫还是稍微检查了一下,看看众人有无带什么兵刃入宫。
  步入宫门,众人一路往太和殿方向而去。
  走在这宫内的石砖之上,顾云浩忍不住看了看座落在远方的太和殿。
  只见那大殿正对与太和门的北面,外面红墙黄瓦,四下方正,殿外两侧是长长的白色大理石御阶。
  顾云浩留心数了一数,竟然是有九条御阶之多。
  而且,每一条御阶两侧,都是垂首侍立着不少身着暗红锦衣的侍卫,看着当真是气派非凡,让人不仅心生肃然之感。
  御阶之下,立着数百文武官员。
  这是顾云浩第一次来太和殿,亦是第一次见着如此庄严肃穆的场景。
  只有到了这里,他才明白,为何天下的读书人都对金榜题名那般执着。
  除了鱼跃龙门之外,顾云浩甚至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仅仅凭着这一份风光,就足以令天下读书人为之疯狂。
  “新科贡士到!”
  太和殿外的御阶之下,文武百官之前,早已空出了一块地方,那是专门为他们这些新科贡士预留的。
  行至殿外,顾云浩等人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站到了原本为他们空留的地方。
  今天乃是新科进士放榜觐见的日子,自然比寻常的大朝会排场更大。
  此刻,鸿胪寺与礼部的官员分列在御阶两侧,一众官员皆垂首而立,只待殿内元化帝的旨意。
  待又过了一会,便见一个小黄门自殿内飞快地跑了出来,急急向一位礼部官员传话。
  那礼部官员得令之后,便上前与礼部右侍郎袁振道:“大人,圣上有旨,宣士子进殿。”
  闻言,袁振便向着对面的鸿胪寺卿微微颔首。
  见状,鸿胪寺卿即刻拿出手中的名册折子,高声唱名道:“陛下有旨,宣季航、梁明、王金川……顾云浩,进殿觐见。”
  听闻点到自己的名字,顾云浩心中一震,先是有些恍然,随即更是一阵狂喜。
  毕竟一般这个时候入内面见圣颜的,那都是殿试的前几名。
  而顾云浩在殿试之时所作的文章,实在是自己都心里没底。
  但是现在元化帝竟然宣自己进殿,很显然是将自己放在今次恩科的前几名了。
  难道……
  难道他的文章,他的想法,元化帝也颇为认可?
  顾云浩此刻已经顾不得为今科的名次而欢喜,他现在满心只想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见着季航等人出列,顾云浩也压住心中的激动,自贡士之中站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