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而季铭主政户部之后,更是以极快地速度向户部原尚书王守和的旧部下手,对户部官员进行了一次清洗。
  这样强硬的手段,就连素来以强硬著称的左相杜允文, 以及行事张狂的徐景都自叹弗如。
  在一些官员们论及季铭行事果断狠辣的时候, 那些高层的官员和世家们更是忧心忡忡。
  季铭能如此行事, 自然是有所依仗,这个最大的依仗便是元化帝。
  在清洗户部官员的过程中,季铭并未出什么阴招,反而都是用的阳谋,这里面自然有不少人看出了些问题。
  不过有元化帝兜底,即便户部一些官员的罪名有些牵强,但最终还是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
  世家们在意的并非那些被处置的官员,更为忧心的是这件事情背后所蕴含的信息。
  季铭如此清洗户部,又迅速地安插自己的人,如此快的掌控住了户部,无非就是在为新政做准备。
  很明显,新政的首发之地便在户部。
  只怕也是因着这个原因,元化帝方才在户部官员的任用上,全部都依着季铭的意思。
  只是季铭下手这样快,完全不似以往的作风,也实在是让那些世家们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细细思量,众人也都心里有数了。
  多半是元化帝在不久之后便要开始新政,季铭方才这般急切吧……
  因着户部的这件事,朝中虽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却是暗潮涌动。
  虽然官职低微,但顾云浩乃是右相一派,又有孙惟德时常点拨,也是知晓一些内里之事。
  其次,季航这些日子也经常跟他混在一起。
  前次邸报之事,虽然元化帝交由了季航主理,但却也下令让顾云浩从旁协助。
  因而这些日子顾云浩是更加忙了,不仅要负责本职的撰史之事,还要帮着季航。
  一般在忙完了正事之后,季航私下里也会与他说起祖父季铭季阁老。
  “云浩,爷爷近来看着苍老了不少,我真是担心……”
  说到这里,季航忍不住一叹:“爷爷如今一心扑在朝政上,我已经有好些天没有见着他了。”
  “平时他可是最疼妹妹的,现在却是也顾不上了,就连前些日子妹妹小产,爷爷都没有问过一句。”
  季航的妹妹自然就是季家的三姑娘季萱。
  在一年前,季萱出阁了,嫁与了闽省望族钱家的嫡长孙。
  相交数年,顾云浩自然知晓季航是个妹控,但没想到原来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季阁老,居然也是那般心疼孙女。
  看着季航一脸担忧的样子,顾云浩亦是心里一紧。
  他虽然知道这些世家规矩多,平时亲人之间的相处时间少,但却是没有想到如今的季家,就连季航这位嫡孙都难以见着季阁老一面。
  难道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若是不然,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缘由。
  毕竟季阁老在朝多年,又一向老谋深算,若不是发生了什么棘手的事,何至于忙成这般,竟然连季小姐小产之事都不足以让他分心。
  思及至此,顾云浩直言道:“子牧,近来李文旭如何?”
  子牧乃是季航的字。
  或许是因为徐景的缘故,他始终是对李文旭有种莫名的防备之意。
  而且现在左相一派跟世家勾连在一起,内阁杜允文被右相孙惟德压制了,而礼部那边袁振升任尚书,这样一来,曾经同为侍郎的徐景自然处境尴尬。
  然而在这么久了,却是不见左相一派有什么动静。
  这实在是有些不太寻常。
  至少这样的安静,好似有些不太像徐景的作风。
  他突然思及李文旭如今虽然在翰林院观政,但却是被分派到了季航身边,瞬间更是觉得心里一跳。
  季航负责的可是邸报之事,而且季航又是季铭季阁老的爱孙。
  这里面只怕不会那么简单。
  要知道季家为元化帝重用,季铭如今身兼数职,主政两部,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在不久之后,季铭将会主持新政之事。
  在这个节骨眼上,左相一派将李文旭放在了季航身边,难道真的没有旁的意图?
  若说没有什么企图,只是单纯为了李文旭的前程,这顾云浩是绝对不相信的。
  季航显然也是很在意此事,听闻顾云浩的话,也是眉头紧蹙,说道:“看着好似没有什么异常,仍是如旁人一般做事,多余的话基本是一句没有的。”
  说到这里,季航顿了顿,又再次回忆了一下,方才确定地道:“不知是他极擅掩饰,还是我没注意,但实在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季航虽然行事乃有君子之风,但这也是出于世家的教养,不过他能得中探花,肯定也不是个蠢人。
  顾云浩对这位好友的判断力也是很相信的,见着他如此说,便知晓李文旭那边只怕是探不出什么究竟来了。
  两人又合计了一番,也想不出什么缘故,只得打定主意时刻小心防备着。
  “云浩,前些日子我入宫面圣,圣上言语之中提起增设官学之事,看来陛下心中对此事还是颇为看重,或许在户部税改之后,礼部那边就会有动静了。”
  这时,季航又想起一事,便急着与好友分享这个消息。
  对于他们这些陵江弟子来说,这件事情绝对是个好事。
  而且季航又是看过顾云浩呈交的新政奏文,自然知晓在官学改制之上,顾云浩还提出了鼓励办学之事。
  若礼部也开始行动,真的进学官学改制,那么陵江书院解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毕竟现在礼部尚书乃是袁振,徐景在礼部的权柄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如今要是解封书院的话,应当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
  顾云浩也是一直将此事放在心上,听闻季航如此说,面上也是带着和煦的笑意。
  若真能新政成功,又可借这个机会解封书院……
  那他此生在官场上便再无什么未完之愿了。
  *****
  在如此暗潮涌动又看似平静的氛围之下,日子一天天慢慢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年下。
  本朝旧例,腊月二十五日开始,各衙门正式封印。
  翰林院封馆这一天,顾云浩等一众翰林院官员整理了手头上的工作,又聚集在了正厅,在学士陈凯元的带领下,众人一起面向宫门的方向叩首行礼,随即便正式封馆休息。
  在这个时候,毕竟因着职能的缘故,那些能在御前待诏的翰林们是只能轮休的。
  虽然这是年下,但若是元化帝临时需要人拟旨也说不定。
  一年到头,那些能御前待诏的翰林们方才会羡慕顾云浩他们,毕竟顾云浩他们这些人是不必到御前待命的,反而能在此时好生的休息几日。
  翰林院不及六部权重,在各部门之中,乃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甚至连人见人厌的都察院都不如。
  然而即便如此,年底了还是有些好处的。
  而这个好处很是直接,却是给他们这些官员分发炭敬。
  这个银子自然是地方上孝敬的,只是地方上却只言送给翰林院,而翰林院内部如何分,地方官员们是不会去在意的。
  如此虽然算是行贿,但其实于地方官员的考量而言,只是为了与京中各部司处好关系,方便以后本地官员办事罢了。
  寻常来说,各部司都会将这些银子分发给衙门里的官员们,一则这乃是惯例,二则也是因为法不责众。
  一个部门手中权力的大小,在这个时候是最能体现的。
  内阁自然是不必说,各地都不敢得罪,而除此之外,便是六部收到的炭敬多,其中吏部跟户部更甚。当然,像都察院这种专门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弹劾百官的部门,各地官员们也不敢怠慢。
  顾云浩他们翰林院显然是属于既没实权,又对地方上影响不大的部门,收到地方的孝敬自然也是有限的。
  不过即便如此,顾云浩还是领到了一百两银子的炭敬。
  或许旁人未必将这一百两放在眼里,但对于顾云浩这样的农门出身的低层官员来说,有了这笔钱,自然是件好事。
  散职之后回到家,顾云浩将银子交给赵妍:“妍儿,这银子你拿着,家里现在人口多了,花销也大些,你看着还需要添置什么东西就添些。”
  自他们新买了宅子,在入住之后,家里不仅添置了些家具,又再买了七个仆人,顾云浩这一年的俸银已经所剩不多。
  原本以为过年的时候怕是要动用他们自淮安带来的银子,现在有了这一百两,自然是不必了的。
  “夫君,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赵妍先接过顾云浩递过来的银子收好,又捧了杯热茶放到他的手上,笑着说道:“巴九今儿来求我,说是想要我将碧翠许配给他。”
  闻言,顾云浩拿着茶碗的手一顿,面带诧异地看向自己的妻子。
  第143章 第143章:风波
  听到赵妍的话, 顾云浩还是有些诧异。
  原本他还在为着巴九的婚事操心,毕竟巴九年岁也不小了, 是时候为他娶个媳妇。
  只是却不想那小子居然看上了碧翠。
  顾云浩本就不太懂男女之事,也一直从未注意过这些。
  “倒是一门好姻缘, 这事你拿主意就是了, 只一件,还是两厢情愿的最好。”
  想了想,顾云浩对着赵妍说道。
  他总归是个大男人, 而且碧翠乃是赵妍的陪嫁丫鬟,他去过问这些事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赵妍自然是应了下来。
  待私下问过碧翠之后, 与除夕前夜, 赵妍正式做主将碧翠许配给巴九。
  虽然乃是主仆关系,但不论是顾云浩还是赵妍, 却是从未真的将他们看作仆人对待。
  因此,巴九跟碧翠婚事赵妍一手操办。
  由于这么多年来的情分,巴九跟碧翠又都再无父母亲人,顾云浩跟赵妍两人分别还给巴九他们一些银子, 准备作为聘礼和嫁妆。
  在温馨和欢喜之中, 众人一起过了一个温馨的除夕。
  待正月初五过了,顾云浩便又要开始当值。
  因着他们紧赶慢赶, 总算是在年前将顺德一朝的史书撰写好了, 并且已经呈交了顺德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