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新政目前才只开始最基本的税改,元化帝不会在这个时候与守旧派决裂,如此便不会轻易去动杜允文。
  如此一来,季铭即便更进一步,只怕不是副相,便是右相了。
  想来季铭也是预料到了这一层,故而才这般强势。
  虽然都是宰相,但副相却是从一品,若是要大权独揽的话,自然是右相的位置更合适一些。
  这么说的话,也难怪内阁的风向变了,甚至连吏部都开始往季铭那边偏。
  毕竟若是季铭要成为下一任右相的话,那么师祖孙惟德的地位只怕是不稳了。
  思及至此,顾云浩亦是觉得心中烦闷难当。
  要知道当初夺嫡之争,左相跟副相都曾牵扯其中站错队,现在却是地位稳固,而师祖一直乃是纯臣,如今却步履维艰。
  “季铭如今虽然大权在握,但总归上面还有老夫跟杜允文他们压着,若是真预备如你当初的新政之策那般继续下去,季铭那老东西更进一步是必须的。”
  言及季铭拜相之事,孙惟德却是一脸的平静,好似此事根本与他无关一般。
  “师祖,弟子没有想到事情会……”
  说到这里,顾云浩却是有些说不下去了,最后慢慢地沉默了下来。
  他却是没有想到,新政之事施展开了之后,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
  虽然知道此事必然是困难重重,但顾云浩从没想过,会因着自己的新政之策,反而影响到自己师祖的地位。
  新政乃是他此生所愿,而师祖却又是他尊敬爱戴之人。
  顾云浩只觉此时心中五味俱全,一种说不出的焦虑困苦之感随之在心中弥散。
  吏部尚书邓仕建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他此刻也是能料到一二。
  要知道孙惟德只有一子,早年却因病去世,留下唯一一个孙子,现在却还年岁不大,而且又是个散漫的性子,不预备踏入官场。
  而孙惟德虽然门生故吏颇多,但真正重视的弟子,只有淮安江程云一人。
  但这江程云却是个无心入京争权夺利之人。
  因此,孙惟德虽然身为右相,在朝中权势不小,但实际上其实并无什么后继之人。若是孙惟德年老还乡,右相一派群龙无首,那么原本作为吏部尚书的邓仕建,必然会全盘接受孙惟德在朝中的势力,成为右相一派的领头人物。
  毕竟邓仕建原本就是右相一党的关键人物,不仅身居高位,还入了阁,是内阁九位大佬之一。此外,又有一个为一方大员的兄弟。
  如此,是极为有可能更进一步的。
  但是顾云浩的出现,却是打破了邓仕建原本的设想。
  即便江程云无心争权,但孙惟德却是极为看重顾云浩,甚至亲自为他举行冠礼。
  孙惟德虽然现在已经年纪不小,但身体康健,轮到告老还乡还有好些年的时光,说不定这些年里面会有些变故,以至于让邓仕建有些坐不住了。
  顾云浩猜到邓仕建的心思,而孙惟德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此事虽然有些棘手,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吃了口茶,孙惟德平静地道:“季铭他是个有心思的人,但此事上,总归还是有些着急了。”
  “老夫立于朝堂数十载,这些年来,不仅是他季铭,就连杜允文跟陶明哲,都巴望着老夫倒下,他们好更进一步,何惧于此?”
  孙惟德说这话时,虽然一如往常般的语气,但顾云浩却是觉得,此刻的师祖,仿佛有种说不出的豪情和傲气。
  对于孙惟德的话,顾云浩自然是深信不疑。
  不仅是因为孙惟德乃是他的师祖,是他敬重之人,也是因为他相信,孙惟德有那个实力。
  要知道,孙惟德乃是与顺德十四年官拜右相,到了今日,已经是将近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为相生涯,即便在当初的夺嫡之争中,仍能不站队的全身而退,其心机手段,自然是非同一般。
  即便现在季铭得了元化帝的支持,有机会内阁拜相,但是顾云浩却深信,对于今天这样的局面,他的师祖孙惟德并非是毫无准备。
  而且,元化帝即便有心要扶植季铭,也断然不会公开与师祖为难。
  毕竟师祖乃是右相,门下之人也是不少。
  难道左相惹不得,右相就是好惹的?
  顾云浩承认,直到这一刻,他方才真的领悟‘党派’的意义所在。
  “景源,可别忘了最初你刚入仕之时,老夫与你说的话。”
  这时,却又听见孙惟德双目炯然地看了过来,说道。
  闻言,顾云浩思及以往,只觉当初师祖的话犹然在耳。
  不错,在他刚入翰林院当差之时,孙惟德便与他提及过季家跟季铭。
  虽然师祖并不在意他跟季航的交往,但却是再三嘱咐,要他时刻小心季铭,莫要一时不慎,被季家当枪使。
  而现在,他却是调任到了户部。
  而户部不仅是要推行税改,更是在季铭的把持之下。
  难道……
  他先前所做之事有什么不妥?
  想到这里,顾云浩心里一紧,遂急忙问道:“师祖,可是弟子做错了什么?”
  然而孙惟德却是摇了摇头,笑道:“你之前于钱卓然建言的丈量之法,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为官一年,你也却是有了不少长进,知道借力旁人了,此事确实是钱卓然出面更好。”
  说到这里,孙惟德面带赞色地看了顾云浩一眼,继续说道:“钱卓然此人虽然与季家交情不浅,但钱家总归是大家,钱卓然也并非是个甘于人下的,此事经由钱卓然出面,想必季铭心中也未必会满意。”
  听了这话,顾云浩微微一愣。
  他当初像钱卓然建言丈量之法,其实只是觉得他先前殿试一文,已经是惹得众人关注,更是为守旧派所不满,现在实在没必有必要再引起旁人的注意。
  毕竟丈量之法,那是必然会损及守旧派的利益的,就算是为了不给师祖跟老师找麻烦,他也是不愿再当‘靶子’了。
  故此,顾云浩索性直接建言钱卓然,将这个功劳推到钱卓然身上。一则是因为钱卓然本就在户部分管田地之事,二则也是知晓钱卓然乃是个贪功之人。
  若是知晓了此法,钱卓然上奏之后,必然是独占这一功劳,并不会提及他顾云浩的名字。
  考量了那么多,但顾云浩唯独没有想到,要借着这件事来离间季铭与钱卓然。
  毕竟在他看来,新政税改之事为大,个人恩怨为小。
  而且钱家跟季家乃是姻亲,应是共荣共辱,实在是应该不至于能被离间得到。
  听闻孙惟德的话,顾云浩更是叹服不已。
  师祖不愧是号称‘老狐狸’的右相,看得比他通透的多了去了。
  第159章 第159章:该动手
  论及季铭之时, 孙惟德虽是不忿, 然而却自有一种成竹在胸之感。
  顾云浩知晓这位师祖不是寻常之人,估摸着他心中对着季铭拜相之事早已有了应对之策,便也稍微放下心来。
  毕竟新政之事乃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季铭身为新政总裁, 若是元化帝因着新政, 将季铭推上了右相的位置,从而挤掉了他的师祖孙惟德。
  那对于顾云浩来说, 心中自然是不好受的。
  “师祖, 弟子今日来此, 其实乃是有一事, 尚且拿不定主意,想向师祖请教。”
  一一应下孙惟德的嘱咐,答应了要小心季家的人之后, 顾云浩有谈及今天的来意。
  “哦?何事?”孙惟德问。
  深吸一口气,顾云浩正色道:“师祖,您可曾记得,之前学生提及过跟礼部左侍郎徐景之间的纠葛?”
  “恩,记得,如何了, 可是徐景那边有什么动向?”
  孙惟德点了点头, 又叹息一声, 说道:“景源, 你这孩子虽然胸有丘壑, 亦是个有情义的,但既然入了仕,有的时候,便不可太过意气用事,有情义固然是好,然却不可被所谓的情义束缚住了手脚。”
  说到这里,孙惟德放下手中的茶碗,双目炯然地看着顾云浩,只见顾云浩并不言语,只垂着头,默默不语。
  “徐景乃是杜允文的女婿,如今因着新政之事,杜允文的位置极为微妙,你又何苦这个时候往上面撞?”
  见着顾云浩沉默不语,孙惟德只当他是心有不甘,遂继续说道:“你如今已入仕为官,即便那徐景当初行事张狂损及了你们书院,但却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官场之上,利益大于一切,若是利益相合,即便是仇人亦可以结盟,更何况是为着一个已经损毁的书院?”
  言及至此,孙惟德不禁摇了摇头。
  这个顾景源,什么都好,就是在这些事情上总是有一股子拗劲。
  如此下去,在这官场宦海之中,又怎么能安然自处呢?
  还真是跟他那臭脾气的老师一个样子。
  看着眼前的顾云浩,孙惟德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江程云,随即虽然眼中带着几分肃然之色,但心中却是自有一种欣赏之感。
  也罢了,程云的弟子,可不是跟他一个性子。
  若这孩子果真与旁人一般,有那么多的算计,连最基本的是非曲直都不在意了,那自己还会这样喜爱这个顾云浩么?
  这时候,孙惟德不禁释然一笑。
  也正是因为顾云浩的这个性子,方才能让他如此欣赏吧?
  毕竟……
  在这个名利场上,能如此坚守本心的人,已经是非常少见了。
  即便是,他自己……
  不出孙惟德所料,顾云浩听着师祖的话,心中不住的反思,却是怎么也过不去那个坎。
  将过去的事细细思量了一番,顾云浩沉默许久,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师祖,陵江书院之事,弟子实在难以释怀。”
  “不论您老人家说弟子没用也好,嫌弃弟子小心眼也罢,此事在弟子心中憋了这么多年,确实是放不下。”
  说到这里,顾云浩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陵江书院传承数百年,当年弟子懵懂之间,在书院读书,虽是觉得机会难得,但却并未多加珍惜,现今想来,总是遗憾颇多。”
  当初他于院试一举夺魁,拜入江程云门下,而陵江书院,却是江程云让他去的。
  虽然在书院读书并没有多少年,但里面的种种,却是让他终身难忘。
  陵江书院。
  那是一个真正读书的地方,上到书院的山长、讲郎,下到每一位书院的学生,那都是一心在做学问,只盼能有一日为国家百姓做些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