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即便知晓如此做会让人看不起,惹人唾骂,但李文旭却是丝毫不在意这些。
  他穷怕了……
  他是真的想在官场上闯出个名堂。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若有一天他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又有何人敢在此事上多言一句?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才不过两年的时间,徐景便被都察院弹劾了,而且好似这一次徐景脱罪的可能性还不大的样子。
  一想到此,李文旭便觉烦闷非常。
  要知道,翰林院三年一馆选,庶吉士都得要在翰林院观政三年,方才开始正式派官。
  虽然朝中的阁老们大多都是曾经出自翰林院,甚至有言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翰林院的庶吉士却是没有官阶的。
  李文旭此时仍然还是翰林院庶吉士,须得明年再翰林院观政满三年,待到散馆之时,方才可以授官。
  原本他还想着,到时候可以接着岳父徐景跟杜家的权势,谋取一个好职位。
  但是现在徐景却是这样突然被人弹劾,且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这对于李文旭来说,自然是预料之外的。
  真是什么都不顺!
  这时,李文旭想到与他曾为同窗的顾云浩跟季航,心中更是沉闷不少。
  那两人可都已经是从五品了。
  人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爱与旁人攀比。
  有的人攀比的是吃喝玩乐,有的人攀比钱财身家,亦是有些高雅一点的文人,攀比的乃是学识文章。
  但对于李文旭这样一心埋首科考仕途之人,自然就忍不住攀比官阶职位。
  原本与他同为寒门子弟的顾云浩如今官至从五品,他又如何能不嫉妒呢?
  “文旭,怎么在这里站着?”
  这时,随着一个疲惫的声音响起,李文旭侧头,只见岳母杜柔嘉面带倦色的走进院子。
  “岳母,您……还好吧?”
  李文旭回过神来,极快地调整了下情绪,面带关切地道:“今日小婿休沐,想着依然这些日子定然寝不安枕,食不知味,故而有些忧心,去百味轩买了点她喜欢的糕点来。”
  听闻女婿如此关心女儿徐依然,杜柔嘉心中觉得稍微舒坦了些。
  “还是你细心。”
  杜柔嘉点了点头,说道:“依然这孩子性子倔,如今又有了身孕,实在是让人担心。”
  “小婿会好生照料依然的。”李文旭说道:“今儿一早,小婿去寻了诸位同年们打探消息,却是都言岳父之事尚且情况不明,陛下那边也并未有什么旨意下来,想来还是有转圜的余地,岳母暂且放心。”
  听见李文旭这般为了徐景的事情奔走,杜柔嘉面色一软,说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岳父之事也不必太过担心,父亲已经答允了,说是今日便去陶相府,寻陶相一起合议合议此事。”
  闻言,李文旭不由眉尖一跳。
  难道杜允文还真预备帮助徐景脱罪?
  不应该啊,要知道徐景可是在大朝会之日被都察院弹劾的,而且此事不仅关系着闽江数省几百万老百姓,甚至还牵连了税改的田地清理之事。
  都察院那可是孙惟德的人,而新政税改又是季铭季阁老负责主理。
  即便是孙惟德那边不会围追堵截徐景,但季铭那边,却是在朝会当日,就掷地有声地奏言要彻查闵地之事,严惩徐景。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元化帝更是亲自下令彻查,绝不放过牵扯进闵地粮价的任何官员和商户。
  看这个样子,分明就是要抓着徐景这件事,来杀鸡儆猴,震慑住守旧派们的小动作,为新政开路立威才是。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杜允文还是决定要保下徐景?
  不应该啊。
  心中疑惑,但李文旭面上却是丝毫不显,看着此处并无什么旁人,眼珠一转,便说道:“岳父之事有外公居中斡旋,想来应当不会有什么岔子了,如此小婿便也放心了。”
  “只是还有一事,依然近来为了岳父之事忧心,翰林院那边事情又忙,小婿着实担心,却又不得抽出多余的时间照顾她。”
  说到这里,李文旭顿了顿,又道:“小婿想着,什么人照料也是没有岳母您更细致,近日岳母久居外公这里,不若让依然也跟随您住在这边,一则有您照顾,依然也顺心点。二则,她一直忧心岳父,在外公这边,有个什么消息,她也能第一时间知晓。”
  听闻这话,杜柔嘉也是颇为动容。
  须知一般女子出嫁之后,若无特殊原因,都是不好在娘家久住的。
  为官人家,则更是注重这些,那些个官员们生怕因此会被人说什么闲话。
  而眼下这李文旭居然这样不顾其他,只为了让徐依然舒心,便主动提出让徐依然跟着她在杜家常住?
  “你这孩子想的是周到。”
  虽然心中动容,但杜柔嘉还是面有顾及地道:“不过如今依然怀有身孕,住在这边虽然是好,但若无你陪着,想来她心中也是高兴不起来的。”
  闻言,李文旭心中甚是觉得舒坦,总算是说到正题了。
  徐景如今只怕是依靠不了了,眼下最好的办法便是尽快取得杜允文的认可。
  只见他眼中目色一闪,道:“如此也好办,小婿翰林院散职或是休沐,便来陪依然便可。”
  杜家唯有一子杜承嗣。
  只是这杜承嗣并非是个能成大事之人,肩上是定然担不起杜家这个庞然大物的。
  若是能借着徐景此事,将徐依然留在杜家,那么他也能跟着时常出入杜家,如此便更有机会能在杜允文面前露脸。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取得杜允文的认可和赏识,那即便没了徐景这个岳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也倒是个法子,只是委屈你了。”杜柔嘉丝毫不晓得李文旭心中所想,只一脸认可地点头说道。
  见着杜柔嘉眼中那慈母的柔和之色,李文旭心中却没有任何波澜,仍是如文雅公子般微微一笑。
  “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小婿只要依然舒心就好。”
  第168章 第168章:季航的邸报
  翰林院, 邸报署。
  现在刚巧午时刚过, 是他们翰林院既定的休息时间。
  季航在署衙里匆匆吃过了午饭,便赶回自己的公务室。
  这些日子税改之事进行的热火朝天,全国各地都在清理丈量田地,他们邸报署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不为旁的,只因眼下他们的邸报乃有两种版本。
  其中一版本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另一种版本却是要发往各地, 印发出来张榜告知华朝上下的百姓。
  两种版本的邸报,都乃是每隔两日便要整理编辑好, 从而快马加急送至华朝各省。
  这事看似轻松, 但实际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如今的邸报不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于百姓之中,都颇有几分地位。
  对于朝中官员而言, 如今的邸报显然已经成为了估算朝中局势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对于百姓来说,更是对邸报看重的紧。
  毕竟老百姓们生活在朝堂之外,很难得知晓这些官场上的事情, 对于朝政,也是好奇的很,都是想着看些稀奇。
  再则,如今华朝各地都在推行新税制,这于老百姓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 百姓们对此很是关心, 都想要从邸报上看看此事的进展和消息。
  因着这个缘故, 季航等一众翰林自然是得要上心。
  要知道这邸报关系重大, 特别是一些底层官员会从邸报上猜测朝中的风向,所以一言一辞,都是得要十分注意才行。
  原本经过这段时间,在顾云浩的帮助下,季航已经逐渐上手,也算是能独当一面了。
  但现在朝中却先出了王守明之案,后面徐景又被都察院弹劾。
  这两事又纷纷牵连了税改,而且徐景此事还关系到闵地数省的百姓,内里之事实在是复杂的紧。
  由此种种,他们邸报署近来更是小心谨慎了不少,生怕引导错了舆论的风向。
  此刻,邸报署内除了季航之外,还另有两名翰林在埋首忙碌。
  “季大人,你且看看这文章如何?”
  一名翰林走至季航跟前,将刚删改好的文章递了过去,说道。
  季航看了此人一眼,点了点头,面无异色地接过那纸文章,道:“我待会便看,忙了一上午,你要且去休息一会吧。”
  “是,多谢大人。”
  那翰林应了一声,含笑出去。
  这里季航细看那文章,不由无奈一叹。
  这夸的也太过了吧……
  不错,手头的这文章的目的,正是在夸赞他的祖父季铭,为季铭和新政摇旗呐喊。
  当日大朝会殿上之事,不论是徐景即将面临的三司会审,还是闵地数百万百姓的辛酸悲凉,都是不能大肆宣扬的。
  对于徐景,自然是因为徐景当前只是被停职,不仅三司会审还未有结果,而且元化帝也还没有打定心思如何处置,自然是不好多言此事。
  而闵地之事,也是不好多说的。
  要知道虽然现在都察院弹劾徐景,为闵地数百万百姓讨要公道,但此事太过令人心惊。
  一位当朝三品官员,便滥用职权操控闵地数省粮价,从而任意盘剥闵地数百万老百姓的血汗钱。
  即便现在徐景已经在等待三司会审,但这样的事情一旦爆出,势必会影响老百姓对于朝廷的感观。
  邸报如今的影响力太大,基本上可以说是朝廷的喉舌。
  季航在这件事情上,是极为谨慎的。
  但是徐景此次之事不仅震惊朝堂,还是牵连了新政税改之事,瞒肯定是瞒不住的,故而季航在左思右想之后,决定从侧面将此事通过邸报,告知华朝官员百姓。
  不论是徐景兼占闵地田地之事,还是操控闵省粮价压榨数百万百姓血汗钱之事,都是不可以细说赘述的,便只一笔代过,只以含糊说了个大概,并未细言其中的究竟。
  当然,这次的事情闹得这般大,邸报也不能回避。
  既然不能多说细节,那么自然就得另辟蹊径,将此事的中心放在别的事情上。
  季铭身为新政总裁,都察院当初弹劾徐景,就连右相孙惟德都顾忌杜允文,不好言语太过,但季铭却是直接当朝奏言,要严惩不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