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耳边是都察院官员们震天的哭声,但顾云浩却觉得这个世界此刻安静极了。
  他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一个声音‘太上皇真的殡天了’……
  在眼前这个紧张的局势之下,太上皇却这般突然殡天,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若是没了太上皇的压制,元化帝真的能对抗的了杜允文跟那些世家大族们么……
  想到这里,顾云浩的眼中尽是痛苦之色。
  新政……完了……
  这时,他只觉心里一闷,随即喉咙似有什么堵了起来,那种滋味真的让人难受的紧。
  “陛下……”
  在都察院这些官员们的哭丧之中,顾云浩眼前一晕,随即胃里一阵翻腾,随之便只觉喉咙一腥,一口鲜血却是就这么咳了出来。
  他费尽心思筹谋的新政,便要这样败了……
  在倒下之前,顾云浩脑海中便只剩下了这一个念头——活着。
  ***
  一如顾云浩跟孙惟德所料,太上皇顺德帝的殡天,确实是让原本就已经极其复杂的朝廷更是变得风起云涌。
  随着顺德帝的殡天,右相孙惟德又恢复了前两年那般的姿态,再也不复前些日子的强势,竟然是有意蛰伏的样子。
  左相杜允文仍是不遗余力的针对季铭,只是杜允文等守旧派的主战场已经渐渐开始从工部转向了户部。
  一时间,户部不少官员都受到了弹劾和清洗。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吏部尚书邓仕建开始蛰伏,安心做一直埋头的鸵鸟。
  礼部尚书袁振也因着乃是新朝起来的官员,也是更加小心谨慎了。
  如今,不仅是杜允文等一众勋贵世家们强势起来,直接拿着户部开刀,不断剪掉季铭的羽翼。
  最值得一提的是,自元化一朝来一直蛰伏的副相陶明哲,也突然高调了起来,甚至与作相杜允文合力,一起围堵季铭等新政派官员。
  要知道陶明哲可是掌管了刑部跟大理寺。
  但凡是杜允文左相一党弹劾的官员,基本经由刑部跟大理寺一核查,那都是多少有些问题的。
  在如此的审查结果之下,再由勋贵们跟武将集团进言相逼,元化帝也多少是有些顶不住压力了。
  就这样,只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户部的官员便被处置了十多人。
  朝中已经变天了……
  如今,雍京城内的大小官员们无不风声鹤唳,生怕因着新政一事牵连到自己,纷纷明里暗里与新政划清界限。
  这一个月的时间,知道朝中风声和消息的,已经不局限于雍京这些京官了。
  朝中局势大变的消息,似同那初夏的风,迅速的吹向了华朝各地。
  如今左相当权,勋贵们压制住了新政派官员!
  这个消息为整个官场所知晓后,原本税改的大好局面瞬间开始慢慢的翻盘。
  首先是各地的世家们又开始威迫地方官员在税赋上做手脚,其次各地的官员们也开始观望起来,一时间也不敢得罪那些世家大族,竟然也对世家们重新更改田策税收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顺德帝殡天之后,顾云浩便令巴九去了邻省的乡下查探情况。
  听闻巴九带回来的消息,顾云浩一面觉得在预料之中,一面又觉得难以接受。
  努力了那么久的税改,就这样化为纸上谈兵的虚无了……
  都察院乃是在孙惟德的麾下,他如今调任到都察院,可以说称得上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因着孙惟德的蛰伏,都察院近来也很少参与朝中官员的弹劾跟核查之事,基本都是由大理寺跟刑部在负责。
  顾云浩等一众都察院官员都相对而言算得上是比较清闲的了。
  “大人,咱们真的要这样看着么?刑部跟大理寺那些人现在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原本陛下是下令三司会审,可那两家压根都不把咱们这边的话当回事。”
  眼看着刑部跟大理寺这样摆到台面上来相助杜允文,一同对付户部的官员,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有些坐不住了,当下便有人向着陈云华建言要打压打压刑部跟大理寺。
  “不可,此乃右相大人的吩咐,咱们只需遵从便好。”
  陈云华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再则你且看看,每每左相等人弹劾官员,陛下下令三司会审,那可都是让刑部那边主持,难道还没看出什么端倪么?你要记着,今时不同往日,即便是刑部那边一手遮天,咱们都察院也只能看着!”
  陈云华说这话的时候,跟前并没有几个人在,刚巧顾云浩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时候,顾云浩自然是对陈云华叹服不已。
  不愧是师祖手下的得力之人,果真是看得通透极了。
  不错,近来杜允文左相一党弹劾了不少官员,其中有八人,元化帝都是下令了三司会审,且全部都下令由刑部主持三司会审之事。
  眼下陶明哲分明是已经跟杜允文勾连到了一起。
  杜允文这边弹劾官员,元化帝却是在那边下令由刑部主持三司会审。
  要知道刑部跟大理寺那可都是陶明哲的人。
  让刑部主持三司会审,那跟直接给那些被弹劾的官员定罪有什么区别?
  因而,顾云浩也是猜测,只怕早在杜允文弹劾之时,元化帝便是已经舍弃了这些官员,因而索性直接交由陶明哲去定罪就是了。
  顾云浩想到杜允文身后的那些勋贵大族们,不由也是头皮一麻。
  看来,军中那边只怕面临的压力不小。
  只是不知道军中到底是有多大的动静,才能让元化帝如此退让。
  不错,退让!
  元化帝现在确实是在向杜允文退让,为此甚至不惜舍弃那些在户部任职的新政派官员。
  看着眼前的行事,顾云浩更是赞叹孙惟德的算无遗漏。
  还真是如师祖所说的那样。
  若是勋贵们齐了心,军中那边的压力一下来,元化帝真的是扛不住的,如此,还真的是会放弃文臣这边的局势……
  思及至此,顾云浩心中一颗心慢慢地往下沉,整个人也从开始的焦虑痛惜,慢慢变得平静淡漠起来。
  就这样,随着杜允文的步步紧逼,勋贵们也联合起来,通过军中的威望和印象开始逐步向元化帝施压。
  户部的官员接连受到弹劾,又纷纷被刑部跟大理寺查出问题,一时间几乎每一天都有户部的官员被革职或是贬官。
  就连顾云浩的老上司,闽省清吏司的郎中陆安宁,也是被弹劾了,最后以受贿五千余两的罪行,被革取了户部郎中一职,贬为合阳县丞。
  随着户部的官员接二连三的被弹劾,季铭一党的有些人也渐渐有些坐不住了。
  就是户部的一些官员之间,也开始纷纷向杜允文左相一派投诚,并且甚至有人转身成为左相一派的马前卒,直接奏言弹劾曾经的同仁。
  五月底,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第181章 第181章:羽翼
  户部右侍郎唐守忠被大理寺弹劾了!
  这日朝会, 大理寺上表弹劾户部右侍郎唐守忠贪污, 并列出唐守忠于广汇票号的大量资产。
  此奏本一上, 满朝顿时便议论纷纷。
  要知道唐守忠可是户部的右侍郎,是季铭的左膀右臂, 亦是新政派中的中坚力量。
  之前杜允文等人拉下马的虽然大多都是户部跟工部的官员,但也总归只是一些低阶官员, 不至于让新政派伤筋动骨。
  但是唐守忠却是不同。
  唐守忠原本就是季铭一派的铁杆, 后面季铭主政户部之后, 便对户部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大清理, 不仅是将王守和一手提拔起来的两位侍郎拉下马, 更是将钱卓然跟唐守忠推了上去。
  可以说, 唐守忠之所以能够调任户部右侍郎之位,其实就是季铭一手提拔扶植, 是为了推行新税制。
  自新税制在户部一推行, 唐守忠便是新政派中的主要人物。
  但是现在杜允文等人将矛头指向了唐守忠,可见守旧派们对新政派官员的清洗已经不再局限于低阶官员了。
  这不仅是在向季铭挑衅, 更是触及了元化帝的底线。
  若是真的这次保不住唐守忠,那么接下来倒下的说不得就是季铭跟钱卓然,如此一来, 新政派便算是完了。
  季铭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故此,自大理寺出言弹劾唐守忠开始, 季铭等新政派官员纷纷出言反驳。
  但杜允文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当两方相持不下的时候, 朝中武将也开始纷纷出列, 向元化帝进言要严明法度。
  面对左相一党、勋贵世家以及武将们的步步紧逼,元化帝总归是顶不住了,沉默了半响,还是下令三司会审,只是不同于以往让刑部主理,此次却是让顾云浩他们都察院主持审核此案。
  人所周知,都察院是被右相孙惟德牢牢掌控在手里,元化帝如此安排,无非是想要将唐守忠一案交由到孙惟德手上,以此为唐守忠取得一线生机。
  当然,在顾云浩等一众都察院官员的眼里,元化帝此番动作,其实倒更像是要将右相给拉下水,从而分担杜允文等人带来的压力。
  这件事显然是有些出乎众人的预料,但对于季铭等人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唐守忠一案牵扯的东西太多,都察院这边在接到此案之后,却是有些不敢妄动了。
  对此,都察院几位头头也是亲自去拜谒了右相孙惟德,求得孙惟德示下该如何行事。
  但是让众人都预想不到的是,右相孙惟德却是在这个时候下令都察院,对待唐守忠此案一切就实而论,既不刻意陷害,也不存心包庇。
  接下来,都察院对待唐守忠一案的态度便如对待其他案子一般,竟然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对此,朝中不少人都开始疑惑了起来。
  这位右相大人到底是什么心思?
  要知道眼下局势紧张,左相跟季铭斗得厉害,唐守忠一案牵扯太广,且大理寺跟刑部又都是陶明哲跟杜允文的人,自然是要借此拿下唐守忠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右相孙惟德又是如此的态度……
  因着都察院这一番行事,朝中不少官员开始揣测,觉得孙惟德是有意倒向季铭一方,从而相助季铭对抗杜允文。
  但这只是面上的情况,稍微懂点门道的人却都不会如此看。
  顾云浩知晓了师祖的决定之后,不由眼神一默。
  师祖果真是打算作壁上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