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见着两位皇兄,元化帝亦是欢喜不已, 当下大宴群臣。
  而后不过隔了几日, 便有御史以不孝之罪弹劾两王, 言及先帝殡天之时, 两人拒不回京奔丧,是为无君无父之人。
  此言一出,朝中更是又不少文武官员附议。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元化帝与朝臣们对峙一番,最后还是抵不住文臣们的言锋辞利,下令拘禁齐王跟蜀王于京中, 送至皇陵为先皇顺德帝守陵。
  平王跟蜀王落入了瓮中, 两王世子年岁都不大, 无力掌控大局, 朝臣们都是心知肚明,经此之后,藩王势力迟早将会被元化帝所掌控。
  如今的元化帝, 早已并非当初刚刚即位那般势单力孤, 眼下已经控制了两大藩王,又通过邸报操控着民心, 更是借由统军之策一步一步掌控了军队。
  现在的元化帝, 已经是一个城府极深, 又手握大局的帝王。
  元化十二年初, 一道圣旨下到齐地安庆府,顾云浩直接连升两级,从正四品的安庆知府,摇身一变,成为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
  顾云浩没想到元化帝动作这么快,心中疑惑不已。
  早在离京之时,他便猜想到元化帝仍是有意新政,但是却没想到,刚刚才掌控了朝局之后,元化帝就这样急招他回京。
  户部,正是新政的核心所在。
  不过眼下已经并非当初可比,即便是元化帝行事急切了些,但此事亦是大有可为,并不会再受到勋贵武将们的辖制。
  看着手中调任回京的圣旨,顾云浩心中那团火亦是在此刻被点燃了。
  八年,他终于是等到了!
  元化十二年五月,时隔近八年,顾云浩又再次回到了雍京。
  及至京城,顾云浩回了趟家,还未来得及收拾行李,便匆匆换上官服进宫。
  元化帝老了……
  见到元化帝的第一眼,顾云浩便生出这样的感慨。
  心绪复杂地叩首行礼道:“微臣顾云浩,叩见吾皇万岁。”
  “起身。”
  元化帝的声音不仅成熟了不少,更是没有之前的清冷,反而是带着几分低沉的温和之意。
  站起身来,顾云浩看着眼前的元化帝,突然之间却是有种物是人非之感。
  眼前这个面容沉稳,目色深邃,甚至带着些许白发的帝王,跟他印象中的萧穆言好似判若两人。
  到底是怎样的八年,居然能将原本锐气的少年天子,琢磨成这样一个心思深沉的帝王。
  “景源,八年,咱们又可以开始新政了。”
  良久,元化帝端起茶碗,淡淡一笑,轻飘飘地说道。
  不知为何,听闻了这句话,顾云浩却是瞬间鼻头一酸,竟是有种想哭的冲动。
  果然正是如他所料,元化帝是真的想要推行新政,即便是八年前他们失败了,也是想要尽快掌控局势,重新开始。
  即便这个帝王是一个冷情又玩弄权术,一心只为帝位之人,他仍是感念能得如此明主。
  不论元化帝这般力主新政的目的是否真的是为了百姓,但在新政这一事上,元化帝确实是最与他心思相通之人。
  “陛下,微臣有愧。”
  顾云浩眼中的情绪似乎有些收不住,当下眼眶便红了,竟是有些哽咽地道:“京中形势凶险,臣却是偏安于齐地,未能替陛下尽忠,实在是心中不安至极。”
  他其实并不是一个性情外露之人。
  即便是方才那一瞬间为元化帝新政之心所感动,但早已回过神来,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了自己的情绪。
  现下这般姿态,无非是做给元化帝看罢了。
  八年,成长的又何止是元化帝。
  在安庆为官,虽然不似京中这样步步算计,但也绝对不会清净到哪里去。
  居官场这么多年,顾云浩本就是个聪明人,加之先后跟随在江程云跟孙惟德身边,而后又在齐地官场混迹多年,早不复当初的稚嫩,行事更为内敛稳健了许多。
  “此次召卿回京,想必你也是心里有数。”
  元化帝并不去在意顾云浩所言是真是假,只直接说正事道:“朕不与你废话,只给你半年的时间,尽快掌控户部,以八年前田册为底案,全面核查全国田地,年底,朕便要以新税制收税。”
  闻言,顾云浩心里一惊。
  半年!
  当初季铭主持新政,可是提前准备了一年,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方才开始实行新税制。
  而现在,元化帝却是只给他半年的时间。
  “陛下,时间会否有些紧了?”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咬了咬牙问道。
  虽然他也是想尽快推行新政,但有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要知道新政牵连甚广,一环扣着一环,只有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方才能真的取得预想的效果。
  这般紧急行事,指不定就会有什么疏漏。
  “若是寻常而为,朕又何必特意召你回京!”
  哪晓得元化帝听闻此话之后,却是面色一冷,声音中也带着几分怒意,道:“只半年的时间,你自去安排,不必束手束脚,朕只在年底看结果,此事不必再言。”
  见着话已经说到了这里,顾云浩虽然满腹疑惑,但却也不敢再多说一句,只拱手领命道:“微臣遵旨。”
  “退下吧。”
  “微臣告退。”
  遣退了顾云浩,元化帝那只原本端着茶碗的手就开始有些发抖起来。
  目色一凛,元化帝手上一用劲,端着茶碗的手指头也被挤压的有些发白,但手却不似方才那般抖了。
  将茶碗送至嘴边,正欲吃茶,却是只觉喉咙一痒,瞬间便随之咳了出来。
  重咳了两声,元化帝顺了顺气,而后看着手中茶碗里的那一抹红色,面色如冰。
  闭了闭眼,只见他端起茶碗,将茶水尽数倒在一旁的花盆里,随手将那茶碗一扔,继续埋头批阅奏折。
  ……
  自宫里出来,顾云浩便又去了一趟右相府。
  见着孙惟德,他却是直直地跪了下去,心中升起一丝暖意,道:“弟子给师祖磕头。”
  “快起来,总算是回来了,老夫还想着,若你还不回来,就来年想办法将你调任回来呢。”
  孙惟德眼下已经年近七十,声音面容苍老了不少。
  或许是与杜允文左相一党缠斗了这么多年,整个人的身上也带着些许疲惫之意。
  “让师祖挂心了,是弟子的不是。”
  顾云浩一面起身,一面笑着说道。
  “回来就好,眼下局势虽然复杂,但比起八年前,要好上许多,你现在回京正是时候。”
  孙惟德说到这里,却是又问:“可进宫见过皇上了?”
  “方才从宫里出来。”
  一面拿着几上的茶壶为孙惟德斟茶,顾云浩说道:“只是陛下令弟子在半年之内掌控户部,于年底开始行新税制,此事时间太紧,皇上这样急切,可是京中有什么变故?”
  闻言,孙惟德摇了摇头,道:“老夫未曾听闻,眼下皇上已经将华朝尽握手中,应当不至于有什么变故才是。”
  不知为何,顾云浩脑中念头一闪,却似突然想起八年前面圣时,紫极殿内的那一抹血迹。
  难道……
  想到这个可能,顾云浩当下面色大变,道:“师祖,你可曾在宫内听到过什么传闻?”
  孙惟德眉头一皱,道:“倒是没听到过什么,怎么,你是想到了什么?”
  “陛下如此着急,会否是龙体有恙……”
  顾云浩见四下无人,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听了这话,孙惟德亦是心中大震,随即思量一番,也是觉得有这一可能,但还是叮嘱顾云浩道:“此事事关重大,万不可泄露半句。”
  “恩,弟子明白。”
  顾云浩也是一脸慎重地点了点头:“只是若真是如此的话,那新政之事便要抓紧才行。”
  眼下元化帝好不容易掌控了大权,勋贵世家们难以阻挡新政。
  但若是元化帝突然殡天,那么已经平稳的朝局说不定又会风云四起,那时只怕一切都说不准了。
  多半元化帝也是料想到了这些,方才这样急切地责令顾云浩在半年之内,将新税制推行出去。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顾云浩只觉心中也急切了不少。
  “你所言不错。”
  孙惟德也是点了点头,说道:“眼下户部尚书乃是范继岳,此人本是齐地总督,乃皇上腹心之人,你此去户部,应当问题不大。”
  “再则,若有需要,老夫门下,亦是有些个新取中的年轻进士,人品才能都是不错,你亦是可以从中选些能用之人。”
  听闻孙惟德这话,顾云浩心里又是一惊。
  怎么听着师祖这话的意思,竟是想要慢慢将右相一党的人脉往他手里交的意思?
  “师祖,您这是……”
  他何德何能,居然能得到师祖这般的照顾。
  “此事老夫筹谋已久,你不必多言。”
  孙惟德却是摇了摇头,直接说道:“与杜允文缠斗八年,老夫也是对着官场名利看淡了,只是身在这个位置,有的是不得不为罢了。”
  “若是老夫倒了,指不定有多少人会因此遭难,也是因着这个,老夫方才坚持了这么多年,否则早就辞官回乡,颐养天年了。”
  说到这里,孙惟德却是又顿了顿,说道:“景源,老夫现在唯有一事放心不下,你且要答允才好。”
  “师祖请吩咐便是。”顾云浩点了点头,说道。
  “老夫退下之后,唯有孙家子孙放心不下,老夫那儿子是个没出息的不提也罢,只是唯有一重孙海帆颇有些可能支撑家业,却也还是个不知事的年纪,今后若入仕途,你替老夫代为关照一二。”孙惟德并不作他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原来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