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体面

  这一幕很熟悉,不仅是女帝熟悉,就连闭着眼假寐的郑老,也睁开了眼睛,看着跪在地上,装模作样的礼部尚书,心头冷笑,这老家伙,怎么也想着掺和这趟浑水,不晓得这关乎到晨曦帝国今后的命运吗?
  四皇子如果真的上位,很明显,是要废除改革的,届时,所有参与改革的人,搞得好,会是个革职查办,搞得不好,便是破坏国家,是要掉脑袋的。
  这种事儿,顶级官僚,都是有多远撇多远,不会亲身下场,顶多帮着附和划划水,谁占优势就倒想哪边。
  这,
  直接亲自下场,是打算一挑死胡同走到底了?
  他的话,的确很重量级,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随着他开口,群臣之间,那些本就被四皇子收买的人,顿时有了底气,不在虚与委蛇,纷纷撕下面具,露出真面目来,若说刚才只是可能逼宫。
  那么现在,就是直接逼宫了。
  以这种方式开场,显然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在大朝会上以这种方式诉说?
  祖宗之法不可变,直接占据到了道德制高点,以礼法开始,这不是潜意识告诉女帝,你得位不正,帝国不该有女皇,而是应该将皇位交出来,还给熊氏一族?
  他说话铿锵有力,中气十足,看不出想要半点妥协的态度。
  “陛下,关乎国本大计,关乎帝国前程,关乎晨曦是否还能在这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请您,终止改革,让柳长风从罗马帝国撤军,不要再给帝国惹麻烦了。”
  “麻烦?”
  女帝终于开口了。
  重复的却是这句话,她笑了,她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无人能够否认她的功绩和权威。
  能走到这个位置,便足以证明她的手腕,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可以的,
  真的可以的。
  六部尚书,基本都是她提携上来的,这礼部尚书的儿子,现在还是某地方的封疆大吏,怎么的,吃了碗里的,还想把锅砸了啊。
  或许,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她都能直接从对方的话里,大致猜出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
  “你就这么肯定,眼下的局面,是因为改革的问题?”
  礼部尚书缄口不语,只是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身上,这两个老狐狸,一唱一和,直接引导了整个大朝会的舆论走向。
  户部尚书跪在地上,抬起头,面上,残留着眼泪,看起来很可怜的样子。
  他默默摘下脑袋上的官帽,脱下作为六部尚书的专赐官服,然后,交出了自己的印玺,叩首,起身,道:“陛下,现在,臣……不,草民,想要以百姓的身份,来诉说这三年来,国库所面临的问题。
  陛下高居庙堂,不曾去地方上走动,未曾见过流离失所的百姓每天过的是什么日子,
  就今天,
  今时,
  今日,
  就在我们这谈话的短暂时刻,就有好些百姓,饿死在皇城脚下,南部地区,遭受了旱灾,东部地区,遭受了水灾,
  而其余没有遭受天灾的地方,却遭遇了兵祸,现在,已经有传言在坊间诉说,是因为李伯爷的屠城之举,触怒了神明,所以让帝国遭罪。
  这么下去,国之根本,会被动摇的,陛下。
  老臣,赞同礼部尚书的话,希望陛下三思,不要进行改革之计了,撤兵,赈灾,还君权于天。”
  此话一落,在场的众人,无不是倒吸了口凉气。
  虽然心里早就知晓了答案,可当真正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其实,当礼部尚书以立法二字出口,以百姓切入,说要终止改革的时候,他们就晓得,矛头,是直接指向女帝的。
  说罢,门口,一口很薄的棺材被人抬了进来,就放在户部尚书的身边。
  众人正要以为,这是女帝打算杀人了。
  岂知,就在这一刻,户部尚书直接站了起来,靠在棺材上,道:“陛下,今日,斗胆以死谏言,现在话已经说了,要怎么处置,悉听尊便。”
  呵呵,
  好啊。
  李若愚拍了拍手。
  打算率领夏九幽跟过去的时候,
  门口却忽然有重兵跑了进来,直接将门口的众多甲士摁在地上。
  这是,
  玄武门之变?
  李若愚抬起的脚,收了回来,打算看看,这场戏,到底是有多么精彩。
  许久不曾露面的四皇子,一身戎装的走了进来,看着文武百官,直接走到最前头,跪下,道:“儿臣,给母后,请安。”
  他说的是母后,而不是女帝,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承认对方现在的位置。
  其实,他并不是女帝的亲儿子。
  只不过女帝当初称后,母仪天下,所以,也算是诸多皇子的母亲。
  他亲身母亲早年染上了风寒,早就死了不知多少年了,所以叫女帝一声母后,并不为过,相反,还是必须如此的。
  他很少露面。
  上一次的大朝会,由方苏带节奏,所以,一直在隐藏着自己的身份,毕竟先帝驾崩,女帝还未登基的时候,几个皇子之间的夺嫡可谓是精彩,死了不少人。
  而今,
  他总算要熬出头了。
  一直和他作对的二皇子,三皇子,都死于非命,五皇子是个闲散王爷,不理朝政,只喜欢雕刻。
  六皇子虽然有军权,但自从在北疆长城之下吃了败仗以后,威望大跌,除了自己的本部兵马外,其余的势力,已经对他敬而远之了,加上六皇子又直接投靠了科学派系,所以,他,是自己的敌人。
  但这敌人,上不了台面。
  现在,他的敌人就只剩下一个,那便是坐在王座上的女帝。
  “母后,收手吧。”
  话说得越少,信息量也就越多。
  他已经不屑于废话了。
  信心十足。
  现在,
  文武百官,有绝大部分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为了今日,他已经准备好些年了,一直隐忍到现在才发作,自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不然,也不会选在这大朝会上下手。
  柳长风的大军远在罗马,想要班师回朝掌控局势,是痴人说梦,除非能够神兵天降,突然回到朝廷。
  而李若愚的大军,还在沿海十二城呢,据说,他本人更是在康德幕府中谈判。
  那么,整个晨曦帝国的力量,都在他的身上,一旦今日完成了变法,到时候自己上位,只需要一纸诏书,就可以将李若愚和柳长风以及与各大改革相关的大臣,订下犯罪证书。
  四皇子,双眼已经露出了火光,他已经快要忍不住了,想要赶紧坐在那个位置上。
  成为这个世界上的最高之人,现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需要坐上去,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女帝点点头,
  道:
  “不错,不错,说的不错,那么,诸位爱卿怎么看?”
  四皇子闻言,露出胜券在握的神色,那还用说,这群人,都是自己的人,这几年虽然隐忍,但背地里可没少花钱,去安插自己的势力。
  之所以他们能够投靠四皇子,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对方掌握了不少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不得已为之罢了。
  当然,
  也有些人,是纯粹的想要让女帝下台,这样一来,己方的利益,就可以得到保障了。
  女帝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礼部尚书的身上。
  不是说要尊重周礼,尊重规矩的吗?
  那么现在,
  你来解释,
  皇子带兵进入朝廷,是不是已经乱了规矩,破坏了礼法?
  不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吗?呵,那现在,看你有何话说。
  礼部尚书似乎早就知道了今日的事情,对四皇子进入大朝会,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再次叩首,起身的时候,额头,已经出现了淡淡的血迹。
  “陛下,请给予晨曦体面,给予您自己体面,给予,四皇子,体面。”
  话不多,着重体面二字,规则,礼仪,是站在没有扰乱规矩之前,既然你得位不正,那么,凭什么还要责怪四皇子乱了规矩?
  四皇子用自己的力量,来拨乱反正,则是在维护礼仪。
  如果是无凭无据,或者,没有改革,或许,也不会有今日这一场另类的“玄武门”之变。
  现在说的是体面,如果不自觉退位的话,那到时候出现的不体面,就不要怪他们了。
  朝堂上,文武百官沉默不语,对于这一幕,全部选择了沉默。
  但,沉默,就是默认。
  相当于他们认可了四皇子的所作所为,也认可了礼部尚书的说法。
  现在,就等着这位雄才大略的女帝陛下,做出最后的抉择了。
  忤逆人君,要看什么事儿。
  女帝摇摇头,看着下方的诸多酒囊饭袋,叹息道:“你们,可曾真正为帝国的未来考虑过?”
  见众人不说话,
  她再次开口,道:“帝国改革,事关千秋,你们,可有真正的去想改革的意义所在?能进来参加大朝会,足以证明你们的实力,你们的地位,难道,你们就不知道天灾之前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吗?
  朕,是不相信的。
  有些东西,即使朕不说,莫非,你们就可以选择无视?
  现在,朕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体面,是自己争过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说完,一双凤眸,落在四皇子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