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都穿现代了,发财很合理吧 第319节

  想到这里。
  她一阵庆幸和后怕。
  还好,警察及时赶到。
  不对,要感谢那个举报人,要不是那人及时举报,她的宝珠就要配阴婚了。
  可惜。
  不知道恩人姓名。
  但是,她会一辈子铭记于心,时时为恩人上香祈福的。
  ……
  柏家坪大队知青点。
  余敏也缓缓睁开了眼,她双眼复杂,许久,吐出了一口浊气,喃喃自语:“还好,我及时举报。”
  “陈玲玲夫妇真是猪狗不如,居然把人卖给了配冥婚的。”
  “宝珠,才一个月大呀?”
  “他们怎么忍心!”
  7号。
  下午上完,学校放秋收假。
  今年,老师不再强制下地了,余敏乐得如此。
  8号一早。
  她去了大夏王朝。
  这几日,也是大夏王朝收获的日子,他们种的大部分是自己提供的红薯、玉米和土豆,因此她很上心。
  她去地里看了,这边的土地没有自己那边肥沃,他们也没有沤肥的手段,再加上连年的天灾,没有精力和物资去做这些。
  但是,这3种作物,也比他们自己种的粟米那些好。
  她是见识到了大夏王朝的天灾,已经7月了,天空就没下一滴雨。
  要不是每年冬天大雪封山,王家村的人怕是早就因为缺水而渴死了。
  她很好奇,能有多少收成。
  下了山。
  直奔宋芸娘家里。
  王杰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她,双眼大亮:“敏敏姐姐。”
  喊完,他转头朝着屋内:“姐姐,娘亲,敏敏姐姐来了。”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急匆匆出来。
  王元娘亲昵的挽住她的手,将她往屋里拉:“敏敏姐姐,快进来。”
  赵芸娘笑呵呵:“可用过了早膳?”
  “用了。”
  她点头,然后好奇问道:“我看你们这打扮,是要下地去?”
  “嗯。”
  赵芸娘笑意加深:“多亏了你给村里的红薯、玉米和土豆种子,我们前几日挖了几块地看了看,估计起码一亩地有500斤,原本应该再等半个月,可是心里害怕该死的蝗虫突袭,干脆早点儿收。”
  余敏深以为然。
  “是这个道理。”
  她又问:“我能和你们一起下地看看不?”
  赵芸娘想也不想就答应:“当然可以。”
  今天是万里无云,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余敏抬头看天,心里暗暗道:蝗灾?是什么样子?
  ……
  一路往地里走,王家村的男女老少看着她,都主动打招呼:
  “余姑娘。”
  “恩人。”
  “余姑娘,早安。”
  “……”
  他们眼里或者感激、或者激动、或者崇拜、或者尊敬……
  余敏也纷纷回应。
  “钱奶奶。”
  “刘大娘。”
  “徐娘子。”
  “……”
  如今,王家村的土地实行的是集体制,不分你的我的。
  所有的粮食收起来,都放在村长家里,每天按照人头分。
  没人反对。
  可见,王长生在村里的地位。
  ……
  刚待了一会儿,王长生走了过来:“余姑娘,许久不见。”
  余敏点头:“王村长。”
  闲聊了一会儿。
  他也下地去干活儿了。
  余敏是干够了农活,实在怕了这个秋收,完全没有下地的意思。
  王家村众人却是干劲十足。
  “好多红薯……果真如余姑娘说的那样,地里还有很多埋着的,我这一锄头下去就有三五根,一根三五七八斤,天啊~这一亩地,少说也有上千斤。”
  “唉~这玉米就不行,缺水,看着大,实则干瘪瘪的。”
  “没办法,谁让贼老天不下雨。”
  “还好,今年没有那个该死的蝗虫……”
  “呸呸呸!”
  “住嘴!”
  “别提那个晦气的东西,小心让它听到了过来祸害咱们……”
  “就是,好不容易看着有个好收成。”
  “……”
  众人后怕了一阵。
  很快,又有人兴高采烈的出声:“这土豆也不少,一亩算下来,起码有400斤了。”
  “哈,相当不错了。”
  “……”
  话题回归正途。
  一上午悄然过去,大家把玉米、土豆和红薯放进了村里的粮仓。
  说是粮仓,其实就是一个空房子。
  原房子的主人运气不好,病死、饿死了,房子空置。
  如今,村里人少房多。
  这个房子刚好邻近王长生家,于是用来做粮仓和开会的场所。
  ……
  许多人邀请余敏回家吃饭。
  她都婉拒了。
  跟着一起返回宋芸娘家里,一家人打算杀鸡招待她。
  她忙拒绝。
  这鸡,还是她卖给他们养的呢!
  这大半年,因为和她做生意,王家村的生活水平好了许多,但是也在温饱线上下。
  余敏自然不愿意多吃他们的。
  一上午看下来,她心里也有了底,收成完,王家村不缺粮食了。
  一个人还得忙很久。
  她也没有兴致再待下去,于是开口告别。
  宋芸娘母子三人挽留。
  “吃了午膳再走吧!”
  “是啊!”
  “敏敏姐姐,外面天这么热,你等太阳小一些再走呗。”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