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王侁为了争功,率兵出击。
  潘美作为这一路大军的主帅,控制不了王侁,导致了杨业战败。
  潘美也因此削爵去世,给人黑了千年。
  这种扯淡的制度,罗幼度日后掌权,必然要将之改良。
  大将能够轻易裹挟主帅的情况,就算给韩信来指挥,也不好使。
  再好的战术计略,下面不听,还打个锤子?
  但现在他只能顺势而动。
  手上没那个权力改变,那就先适应着来。
  霸王硬上弓,从来不是罗幼度的风格。
  尽管依靠韩令坤、高怀德以及御营司,还有林仁肇的大周水军,一样能打。
  但罗幼度不嫌手上兵多,多一个兵,也能多一些胜算。
  再说真丢一旁,他们自己也得闹起来,不如好好利用。
  “在下多次与赵二老哥饮酒,多次听他说及有一位慕容老哥,善于攻伐,勇敢干练,若为前锋,当所向披靡。”
  慕容延钊想不到赵匡胤在自己背后这般抬举自己,心情大悦,说道:“都部署过奖了,若有安排,吩咐便是。末将愿听差遣……”
  他不怕被重用,就怕不被重用。
  罗幼度道:“今日官家回师汴京,这么好的机会,契丹都未敢来战,想必也晓得了我军厉害。幽州城,我料契丹是不敢来攻了。未来一段时间,双方都会在试探深浅中寻找机会。慕容副都指挥使麾下殿前司为三军精锐,可愿为本都先锋,与契丹接战,寻求战机?”
  慕容延钊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地道:“包在末将身上。”
  “袁老将军!”罗幼度叫了一声。
  袁彦眼睛一亮,笑嘻嘻地回应:“都部署!”
  这一下让韩令坤、高怀德、慕容延钊等人惊愕地说不出话来。
  袁彦可是出了名的难缠,怎么会这么好说话?
  原因就在“老将军”这三个字了。
  有些人是不服老,有些人是喜欢倚仗老资历,作威作福。
  袁彦就是属于后者,这个时代称呼人的方式大多是姓加官职。
  十个有九个会叫袁彦为袁副都指挥使,这个副字就很刺耳。
  袁彦很不喜欢。
  老将军三个字就顺耳多了。
  这一切细节都是曹彬告诉他的。
  袁彦是最早那一批跟随郭荣的,但曹彬却是第一个跟随郭荣的。
  曹彬是郭威直接调拨给郭荣,跟着郭荣一起上任守澶渊。只是后来升为河中都监,中途离开了。
  袁彦性格恶劣,看谁都不顺眼,唯独对矜严端重,任劳任怨,愿意吃亏的曹彬非常喜欢。
  两人在澶渊的时候,关系就极好。
  其实是袁彦自认为自己是老大哥,盲目的罩着曹彬这个听话的小弟,曹彬本人是相当抗拒的。
  只是他性格好,没有表达出来。
  罗幼度笑道:“国华对您老是赞不绝口,有时间帮我指点一下,一并归于中军听命。”
  袁彦很是满意,一口应下。
  第三十四章 相互试探
  最后的陈思让,他是最好打发的。
  陈思让过于稳重,只适合防守,不适合进攻。
  他重视名望,也喜欢防守,要保住自己常胜的旗帜,真遇到攻击,必然玩命。
  让他负责幽州城的防守任务是再好没有了。
  毕竟定远军是他麾下能战之兵中实力最差的。
  用来防守,也正好合适。
  陈思让本来心怀忐忑,真要给自己安排重任,那该如何是好?
  但听罗幼度安排自己干最擅长的老本行,登时来了精神,高声道:“末将遵命!”
  这用人之法,先讲究因人而用,将他们安排到喜欢适合的位置,才能不出乱,能够听从自己的安排。
  至于接下来的恩威,就得通过在以后的接触中一步步来了。
  安排好了这三人,其他人都好办。
  不是兄弟,就是部下,彼此信任,相互理解。
  就罗幼度的性格,真有好处会少了他们?
  这第一次会议,主要就是针对慕容延钊、袁彦、陈思让开的,其次才是表达与契丹一战的意思。
  这打契丹,有好多种法子。
  最好的法子就是一个字“耗”。
  契丹打不了持久战,莫要以为契丹这种草原民族真不需要后勤支援。
  相反他们所需的后勤,寻常地方还满足不了。
  他们的马,他们的牛羊都是需要吃草。
  他们需要大量的草料来维持军马牛羊的日常所需。
  幽州地界,哪有那么多草料给他们供应?
  越消耗下去,他们越难受。
  而且罗幼度还准备入秋之后,派人将幽燕附近的干草烧得一干二净,保管让契丹人欲仙欲死。
  这一招他是从符彦卿的手札中学来的,原创于燕云地的藩镇割据将领刘仁恭。
  刘仁恭占领卢龙之地,手控幽州之兵,因实力弱小,给朱温揍得满头包。
  于是找契丹出气,每逢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刘仁恭就会派骑兵越过摘星山,到契丹部族的草场去转悠着放火、烧草场。
  人不多,就派百十人冷不丁就扔个火把,秋天气候干燥,而且塞外风大,水源吃紧,火一起,根本没法控制,大片大片的草场被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