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加上罗幼度在开封府累积下来的名望,百姓对于新朝还是有一定的期待。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能够影响军方的两位大佬正在江陵比赛钓鱼。
  这见过晋阳城那六城相连的规模,罗幼度回到汴京,就觉得浑身不是滋味。
  汴京实在是太小了……
  只是罗幼度并没有迁都的打算,至少未来十年,没有这个念头。
  汴京再小,也是这个时代意义上的中原之一。
  五代诸侯入主中原,大多攻入汴京之后,就开始传檄天下,邀四方来归,并非没有原因的。
  这是一个象征,中原天子,若不在中原,还叫什么中原天子?
  迁都,得天下一统以后,四方安定,才能做的选择。
  当然关键一点,还是没钱。
  汴京再小,漕运上的优势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取代的。
  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国都在汴京,仅转进的节省下来的钱,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的中原经不起折腾,有迁都的钱,还不如南北征战,尽快一统。
  毕竟当皇帝,不是为了享乐。
  罗幼度搂着符清儿,胡思乱想着。
  符清儿在一旁跟他商议着将周娥皇进宫的事情,碎碎念念。
  罗幼度跟郭荣有着相同的问题:后嗣太少。
  符清儿在罗幼度出征的时候,跟着姐姐前符后学了不少当皇后的心得,对于子嗣这方面更是耳提面命。
  罗幼度说道:“一切都听皇后的。”
  与符清儿温存了会儿,罗幼度前往延和殿处理政务。
  看着议事厅一份一份的奏章,罗幼度一个头两个大。
  此次出征北汉是不得已之举,为的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于国家的经济压力却也可以预见。
  此番出征动兵近乎十万,后勤役夫二十万人次。
  闪电战为什么出人意料,那是因为违背常理。
  这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并非是一句空话。
  在粮食没有准备到位的情况下,想要发动大战。
  结果就是需要成倍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持。
  别看这一仗只打了二十七天,大军来来回回不过一个月余,可朝廷所花费的财力物力,甚至超过了北伐幽州之战。
  北伐幽州之战朝廷准备了一年余,很多事情都是顺理成章。
  但这次奇袭北汉,朝廷需要中止很多已经筹备的工作,一切事物都为军事调度让步,影响极大。
  罗幼度这里打是打爽了,政治战略目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坐下来,看着面前这“冲动后的结果”,罗幼度有一种想要撞墙的感觉。
  这就是有准备与无准备的区别。
  “还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罗幼度看着议事厅的大佬们那无声的反抗,拍了拍脸颊,自语道:“得让南唐、定难出点血才行。他们最是跳脱,不出点血,太亏了。”
  “去议事厅,将三位相公请来议事。”
  罗幼度招呼了一声。
  三位相公分别是王溥、魏仁浦、宋琪。
  罗幼度以王溥为首相,魏仁浦为次相,宋琪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入议政厅。
  三相中论及能力,魏仁浦为首,但以名望来说王溥最高,宋琪居于两者之间。
  为了庙堂的稳定,罗幼度短期内不准备换相,但会以参知政事的名义一步步将窦仪、赵普安排入议政厅,用自己的心腹掌控庙堂的行政大权。
  对于王溥、魏仁浦的未来,罗幼度都想好了。
  前者重名,罗幼度未来会给他一个体面的方式离开,赚足名望。
  这是他站对位子的褒奖。
  魏仁浦,他的才华能力太让罗幼度喜欢了。
  但这样的人首相是不能给他的,授予三公职位,留在庙堂出谋划策,动脑子就好,事情就交给宋琪、窦仪、赵普这些人去干。
  这个时间段,王溥、魏仁浦、宋琪都在议政厅理事。
  得到召见,三人一并步入大殿。
  “我刚刚看了奏章,确实……新朝财政有些吃紧。我得负主要责任……只是向我要钱,这就不要想了,我比你们更穷,北汉的国库还比不上我查抄萧思温家的所得。不过朕想到一个法子,可以回回本。这登基大典得寻个时间办了,稍微弄得大一点,邀周边诸侯派人参加。参加登基大典,总不至于空手来吧。收些礼品,扩充一些国库,应对眼前之急。”
  王溥、魏仁浦、宋琪面面相觑。
  道理是这个道理,说得如此直白,只怕也就罗幼度一人了。
  王溥咳了咳,缓解尴尬,说道:“确实定了几个日子,由陛下决择。来年大年初一,二月二,三月三,还有三月十六,皆是好日子。”
  罗幼度想了想道:“那就订二月二,大年初一,太赶,得给他们准备礼物的时间。三月以后,又太晚。二月二,龙抬头,也算是一个吉利。”
  王溥、魏仁浦、宋琪自无异议。
  “此外……”罗幼度说着望向殿下众人,说道:“鉴于赵匡胤谋逆,宫中上下竟无任何应对之法,可见皇宫制度有着巨大的漏洞。朕欲开武德司,诸公可有异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