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臣必竭心尽力,以报大王隆恩!”一向云淡风轻的马隆也激动起来。
  司马昭死了,他的承诺也到头了。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杨峥笑着扶起马隆,“孝兴身上的担子不轻,万不可懈怠!”
  “臣敢不尽心竭力乎?”马隆无比郑重道。
  拓跋力微的三十万上马控弦之士虽然水分很大,但以云中、定襄、太原、代郡、雁门,加上中部草原,养五万牧骑,五万府兵难度不会太大。
  府兵是半耕半兵,牧骑也是半牧半兵。
  就算不能自给自足,也能减少地方压力。
  若马隆能把牧骑弄出来,那么控制草原就不是难题。
  第六百六十一章 劝进
  秦甘露九年(公元264年),东魏咸熙元年。
  代郡之战的结果对司马炎而言难以接受。
  陈骞原本的计策中,以拓跋鲜卑消耗秦军,然后晋军坐收渔利,与南面刘弘,西面刘渊一起围攻秦军。
  为了准备这一战,陈骞发动的真实兵力不止七万,而是征发整个河北的青壮,加上东部鲜卑三部,至少十三万大军,给秦国一次重击。
  就算不能击败秦军,也要死死咬住,然后洛阳二十多万中军无论是攻打关中,还是北上与秦军大战,都是上上之选。
  只要在雁代陷入与中原的国力之争,在战略,秦国就已经输了。
  司马炎也是对此战寄以厚望。
  然而这一战却快速完结了,秦军一上来就大军压境全线猛攻,直接灭了拓跋鲜卑,顺手偷袭刘渊……
  陈骞、刘弘无功而返。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石苞怒道。
  骂的是谁不言而喻。
  也只有四朝元老的石苞能这么骂陈骞。
  “陈都督老成谋国,虽然败了,却未丢城失地,并非无能之将。”贾充直接挑明了说。
  司马炎点点头,“河北不可一日无陈都督。”
  中原最需要的是时间,这两年司马炎明显能感觉国力的壮大。
  杨峥此战获各部人口七八十万,但中原编户齐民出来的人口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代郡丢了也丢了,原本就不是魏土,汉末就丢失了。
  鲜卑人匈奴人这些蛮夷也被中原世家门阀放在眼中,对秦贼的厌恶更加深重。
  见司马炎这么说,石苞也只能闭嘴。
  司马昭是雄猜之主,石苞每次站在他身边都感觉如芒在背,但司马炎性格颇为温和,石家也算保全了。
  因此石苞更加尽心尽力的当好忠犬。
  “诸位,陈都督上书除了请罪,还有另一道奏表。”司马炎咳嗽了一声道。
  石苞、贾充、荀勖神色一动。
  张华、何劭却泰然自若。
  此事放在代州大战后面说,明显比大战要重要的多。
  司马炎掏出奏表,递给身边的何劭,何劭朗声道:“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齐有无知之祸,而小白为五伯之长;晋有骊姬之难,而重耳主诸侯之盟。秦贼猖獗,必将有以扶其危;社稷靡安,必将有以继其绪。伏惟殿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大兴之兆,图谶垂典。大王神明圣武,承三代之天命,当代魏而立晋也,天下之人只知有晋而不知有魏,大王当顺应人心,服膺天数……”
  众人皆是一震,原来是劝进表。
  难怪陈骞这么大失误,司马炎却不愿处罚。
  陈骞一向以朴实稳重、智计过人,一道劝进表,刚好化解了自己的危机。
  高明!
  贾充一对三角眼骨碌碌的转着,转眼就想通其中的关窍,暗恨被陈骞抢先了一步。
  陈骞当年还是老实人,没想到也变得这么鸡贼起来……
  贾充心中暗笑,刚在酝酿劝进说辞,不料旁席的石苞“噗通”一声,先跪了下去,“陈都督所言甚是,大王当早登大位,早定人心。”
  贾充骂了一声“老匹夫”,这厮年纪一大把了,身手还这么利索,说跪就跪……
  “曹氏得国,皆是大王父祖之功也,天下也理应归于大王,大王取而代之,亦能激励军心民心,以中原之正,伐西戎之逆,深合天道也!”贾充的马屁明显比石苞高明不少。
  顺带连棺材里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也拍了一把。
  如果不是石苞跪的太快,他还能想出更高明的马屁。
  司马炎满脸红光笑道:“公闾之言……甚是,然我家数代忠于大魏,孤已为晋王,岂敢奢望其他?诸位不可再发此不忠不义不孝之言。”
  贾充跟司马昭一个辈分,女儿嫁给司马攸,按道理是司马炎的长辈。
  被直接称呼表字,贾充非但没有不喜,反而脸上一喜。
  这说明司马炎把他当自己人。
  司马炎嘴上这么说着,目光却飘向荀勖。
  没有荀氏点头,司马炎心中多少没底。
  荀勖也心中暗恨,感觉自己被贾充、石苞两人裹挟了。
  他们不要脸,颍川士族不能不要……
  但今日若是不表态,将来在新朝上一定会被打压。
  “大王早定大位,早安人心!”荀勖只能捏着鼻子干巴巴的来了一句,完全没有陈骞的文采,石苞的谄媚之态,贾充的言辞之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