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战鼓敲的震天响。
  “嚯、嚯、嚯!”最前面的蜀锦金戈士卒向前推进,踩在红毯之上。
  不过一个尴尬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步障设置的过于狭窄,叛军们挤在狭小的出口。
  虽然上面的人都是姓王,但下面的人却不是一条心。
  后面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部曲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一个劲的往前挤,阵列被打乱,互相推搡、谩骂,场面立即变得有些乱哄哄的。
  “好机会!”王濬大喜。
  本来己方被对面的金光闪闪唬住了,本来兵力上就处于劣势,但没想到对面这么稀烂,还没打就阵脚乱了。
  “全军出击!”王濬挥动令旗。
  号角声铺天盖地。
  战马轰鸣,滚滚向前,甲士列阵在后。
  穿着虎皮的羊不动的时候还能吓唬人,一旦动了,立刻原形毕露。
  王濬打了一辈子的仗,与秦军打过,与匈奴人打过,与晋军也打过,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
  虽然麾下不是正规秦军,但士气高昂,建制完善,上下一心,每个屯都有宣义郎激励士气。
  反观叛军,全靠王恺大把撒钱撑着架子。
  三王虽纠合在一起,但毕竟不是一条心,这是天然的隔阂。
  战场上,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仿佛长鞭一样扫向叛军大阵。
  人虽然不是正规秦军,但战马却是大秦的战马,出西海马场。
  高大威猛,爆发力强,配上勇武的中原健儿,杀气铺天盖地。
  大地都跟着震动起来。
  王恺的八百里驳“哞”的一声,连连后退,气的王恺鞭子乱抽。
  前阵忽然安静起来。
  不是他们同仇敌忾起来,而是被骑兵的声势吓住了。
  步军面对骑兵,需要阵列,需要勇气。
  靠钱堆起来的声势,在真刀真枪面前,立刻就落入下风。
  王恺的华丽步障没有挡住秦军铁蹄。
  到处都是长矛长刀割裂锦帛声音,“杀——”
  一阵阵弩箭如飞蝗一样扑来,虽然没射死几个人,但却射伤了不少,受伤的人立即撕心裂肺的哭嚎着,更增加了畏惧心理。
  叛军的斗志来的快去的更快。
  “哇”的一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扔下长戈,掉头向后跑。
  一瞬间,叛军如潮水一般后退。
  中军大阵中,王沈、王浑兄弟目瞪口呆,然后又面面相觑。
  他两人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
  没想到会败的像蜀锦一样“丝滑”……
  还是王浑征战多年,军事素养过硬,振臂狂呼,“后退者死!诸军随某血战!”
  跨上战马,挺起长矛,率领亲兵冲向前阵。
  手中长槊挥动,刺死两名逃窜的屯长,总算挽回了些败势,有千余人跟着他奔向前阵。
  秦军骑兵仿佛潮水一般汹涌而来,王浑还没立起阵势,就被一匹战马撞飞,然后无数只马蹄从他身体上践踏而过……
  骑兵击溃叛军阵势,步家随之收割。
  王浑战死,剩下的王家人再无之前胆气,顿时作鸟兽散。
  秦军随后掩杀。
  王恺的青牛虽然颇有名士风范,但在战场上,也只能炫炫富,跑不过战马,被骑兵一矛刺死。
  不过他全身的披挂不是蜀锦就是金银,连人带牛被乱刀分之……
  “王氏……完了……”王沈其实做了很多准备。
  即便战局不利,只要稍稍支撑一下,别败的太快,他就能撤到海上准备好的大船上……
  但只是一个照面,便摧枯拉朽……
  连太原王氏的精锐也兵败如山倒。
  正应了王濬的那句话,以顺讨逆,以强凌弱,破贼必矣。
  王沈拔出腰间长剑,叹息一声,刺入自己的心窝……
  王濬骑着战马与主薄李毅缓缓走在战场上,“这便是人心所向!”
  李毅提醒道:“三王乃士族之翘楚,明公还是适可而止。”
  “为何要适可而止?”王濬眼神中多了一抹锋锐。
  李毅一愣,“明公在朝中孤身一人,今日若痛下杀手,只怕得罪士族,将来朝堂上大不利也!”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某一生未尝得水,今日若不奋起,只恐再无出头之日!”
  王濬有极强的功名心,早年建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极为宽阔,人或谓之何太过也,王濬对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濬年纪不小了,当年的豪言壮语,直到归降大秦,才看到一丝端倪。
  他又岂能不珍惜?
  第八百二十五章 平乱(三)
  邺城。
  杨峥与卫瓘正谈到这个问题。
  “陛下准备如何处置三王?”
  最初定下的对策是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再分化一批。
  一句话,愿意妥协的,大家以后一起去外面吃肉,不愿意跟自己混的,杨峥只能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近期王祥、郑冲、荀顗出奇的配合起来。
  承诺游说山东士族,迁至关中,人口、田地全都愿意吐出来,族中才俊也愿随秦军出征辽东。
  这让杨峥大为惊讶,这三个老匹夫什么时候转了性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