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就是没有女状元。
  没有正儿八经, 以女子之身走科举之路, 从天下才子手中夺过状元之位的女状元。
  她能做这开天辟地第一人吗?能成为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绝对不会被后人忘却, 直接入驻历史教科书吗?
  沈灼灼越想越紧张,在紧张中,时间突然变得行走快了许多,礼部官员终于在所有学子的殷切期盼中,走了进来。
  后世重视科举,皇帝都会亲至,而大庄这个时候,科举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状元虽然是皇帝亲自选定,皇帝却不一定会出现在殿试揭晓的时候。
  没等皇帝进来,唱名就开始了。
  左右站了许多卫士,那礼部官员直接揭露了传胪名次。
  科举考试,一甲三名,即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第四名开始是二甲,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传胪人选要去接替那礼部官员的位置,给所有学子唱名,所以礼部官员上来就会先说,传胪人选是谁。
  “今届传胪,青禾人士,孙固!”
  为了确保不会出现人名重叠,指向不清的情况,在唱名的时候会直接说出原籍。
  沈灼灼知道孙固是谁,昨天帮她说话的两位仁兄之一,他父亲是吏部侍郎,世家子弟。
  孙固面上一喜,世家子弟能靠着自己的本事,考科举入仕,以后的成就肯定小不了,比那些靠家中高官,给自己举荐个小官的子弟要强很多。
  这些年,虽然举荐和科举两种制度在朝中并行,但是很快朝堂上对人才的重视,就压过了对家世的青睐,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官路亨通,最后位至高官者不知凡几,而举荐入朝的官员,则混吃等死居多,别说到高位了,能保住举荐得来的官位,那都算很不错了。
  所以对于孙固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得个二甲第一的名次,那真的是很高的起点,不怪他露出夸张的笑容。
  纵使心中极为高兴,他的行为举止依旧彬彬有礼,世家培养出来的气度,举手投足间都能看个清楚。
  不过沈灼灼怀疑这人现在已经只能靠着本能行动了,没看他眼睛都木了吗?
  走到上位,从那位礼部官员手中接过皇榜,孙固才堪堪回神,他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他要将所有人的名字唱完。
  唱不是要唱,而是喊,一一喊出来,没点儿体力的话,这个工作真不是谁都能干。
  好在孙固自小练习声乐,肺活量非一般人能比,也比普通人要更会用嗓子,念到最后也只是微微沙哑。
  他要唱的名字,是自他之后的人,前三名的人名他不能喊,等他念完其他人的名字,礼部官员会接着宣布。
  就在他念人名的时候,皇帝带着太子过来了。
  趁着没有念到自己的名字,沈灼灼小心用余光打量了一下这位明成帝。
  昨天明成帝看她考试的时候,她在低头苦想,根本没怎么看过他,这人啥时间进来,又什么时候出去的,沈灼灼一概不知。
  今天有机会能一睹当今皇帝的模样了。
  沈灼灼抱着看风景的心态看了两眼,发现这位明成帝的外表,可以称得上一句英俊,和古代历史上的画像不太一样。
  那些画像里的皇帝,大多是歪瓜裂枣,反正称不上好看,让人怀疑皇室的基因是有多顽固,为什么那么多美女都没办法改善一二。
  谢宣年近四十,脸上有了山羊胡,依稀能看出他的底子相当好。
  挺高,沈灼灼现在已经一米七出头了,谢秋莳跟沈灼灼的身高差不多,许多男子都没有她们俩高,但是她们都没有明成帝高,目测明成帝至少一米八,将近一米九。
  沈灼灼心中有些期盼,谢秋莳有这么高的爹,皇后娘娘应该也不算太低,以后谢秋莳不会还能长吧?突破一米八?
  历史上好像是有说过,庆元帝极高,比寻常男子都要高,但并没有说有多高,史书很小,很难将事情记载的那么详细。
  再说后一个王朝还毁了不少大庄的史书,没将庆元女帝直接抹去,那都是因为谢秋莳在位时,干得非常不错,史书能抹,天下之口堵不住。
  大概是太紧张,沈灼灼现在只要一陷入自己的想法,就会控制不住东扯西扯,没有一点儿正经的。
  皇帝来了,那接下来一甲三人,就会是皇帝亲自来唱名了。
  随着孙固说出一个接一个名字,沈灼灼的紧张如同潮水般退去,没有她的名字。
  也没有上官赋的名字。
  其他人沈灼灼不熟悉,所以就没仔细记,和孙固关系不错的那位钱兄,在孙固刚开始唱名的时候,就念出了他的名字,此刻正一脸喜色的站在沈灼灼身后。
  剩下没被念到名字的人一脸忐忑,他们既希望赶紧听到自己的名字,又希望晚点儿念。
  早一些听到,说明他们名次靠前,晚一点儿念,或许他们就能挤进前三名了呢?
  希望不大,但还是可以想一想的,万一呢!
  只是随着一个接一个名字被揭晓,心存侥幸的人逐渐失望了起来,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