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可随后,蛮国的大王就以这件事,递了国书给盛京,说这是大庄的西北军擅自开战,请明成帝给他一个解释,不然就要集结大军来犯。
  明成帝看到那个隐隐透露着问罪含义的国书,差点儿没气吐血。
  “蛮夷之人!无耻至极!无礼至极!可恶!可恨!”
  明成帝正在发脾气,他一边骂着,一边一脚踹翻了眼前的摆件,好在金桐铸成的瑞兽摆件很牢固,倒在地上也没碎裂。
  反倒是明成帝的脚丫子有点儿疼,他收了收脚,怒气也收敛了一二。
  有点儿想揉脚,但是女儿和大臣们都在,他不能揉,所以明成帝又老老实实坐回了位子。
  看了明成帝举动全程的谢秋莳只想叹息,所以父皇你瞎折腾什么啊?
  “父皇息怒!蛮国来者不善,周小将军将那一股骑兵歼灭,想来是已经看出了蛮国的打算,这蛮国就是想要开战,他们根本没安好心!”
  “太女殿下此言差矣,那小部落的难民才是重中之重,真不知道那些难民有什么重要,周小将军竟然冒着巨大的风险上战场迎敌,也不愿意将人交出去,若是一开始就将人交出去,蛮国有什么理由开战?”
  说话之人正是已经继任吏部尚书之位的张世良,他上位之后,就成了魏王阵营的急先锋,想来是觉得自己是魏王的老丈人,身份和阵营本来就很明显,没必要再避嫌,所以每次才会冲在对抗谢秋莳阵营的最前面。
  “张尚书所言不错,为了几个外族人,和蛮国开战,实在是不太应该。”
  谢秋莳看向明成帝,明成帝脸上的怒色已经完全散去了,好像刚刚的愤怒是她的错觉。
  父皇也是这么觉得吗?
  谢秋莳想起四年前,她问明成帝,为何不举兵进攻蛮国,明成帝说要权衡利弊,那么现在,明成帝还是在权衡利弊吗?
  “陛下,想来那蛮国的大王不过是在发泄怒火,去年我们拒绝了他的和亲请求,他一定是觉得蛮国被大庄瞧不起了,现在正是好时机,陛下,不如重新考虑一下和亲一事?”
  “还没开仗,你就想先求和了吗?”谢秋莳麾下一官员没忍住,开口怼了一句。
  此人是礼部侍郎,复姓东方,单名一白,东方白年纪不大,出身世家,但东方家族已经没落,他也算是寒门一员,前段时间还不是侍郎,这个侍郎是谢秋莳从周悯那边要过来的,周悯见吏部尚书已经倒向魏王,到底是松了口。
  总不能六部中,一部倒向太女的都没用,那朝堂就失去了平衡,肯定会大乱。
  周家是要避世,保全家族,不是要自取灭亡。
  “东方侍郎此言差矣,咱们现在没有任何损失不是吗?虽然这蛮王送来的国书,措辞不当,但他乃蛮夷之人,哪里懂得我大庄的礼仪,大庄乃是大国,不必在意这点儿小事。趁着还没有造成巨大损失,先谈谈和亲不好吗?”
  “牺牲一名女子,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曹御史可真是好算计,那你觉得,哪位皇室女子合适啊?”东方白嘲讽开口,他真受不了这种论调,大丈夫当保家卫国,而不是瑟缩后方,玩弄这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甚至还躲在妇人裙摆之后,枉为男子!
  “宗亲女出身高贵,那蛮王如何配得?不如效仿前朝,选一宫人,封为公主,前往蛮国和亲。”
  之前支持和亲的官员们,已经大败过一次了,所以这次他们吃了教训,提出的建议,内容已经退让了一二。
  那就是不选宗亲,也不选高官之女,选宫女,这总行了吧?
  宫女,宫中有些宫女是出身不错的官宦女子,有些则是皇宫外出采买回来的孤女,她们连家人都没有,嫁去蛮国,连一个为她们说话的人都没有。
  明成帝似乎更加动心了,谢秋莳知道,她再不说话,父皇就要点头了。
  “诸位,怎么突然就谈到和亲上了?你们想和蛮王做儿女亲家,人家蛮王可不一定愿意,这国书里话已经讲得明明白白,要不就交出周将军,要不就交出那五百骑兵,两个条件,没有一个是说要和亲。”
  谢秋莳此话一出,刚刚想要辩个黑白出来的人,全都闭了嘴。
  没错,蛮王并没有说要和亲。
  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张尚书身上,和亲的话,好像是这位张尚书提起来的,魏王一脉想要和亲?
  真是没出息啊。
  不管心里同不同意和亲,这个时候,官员心里都觉得魏王一脉没什么出息,人家都没提,你上赶着提,那不叫软骨头那叫什么?
  被谢秋莳一语中的,当胸一剑的张世良涨红了脸,冲皇帝行了一礼,说道:“臣不过是未雨绸缪。”
  “张尚书未雨绸缪的过于早了一些,况且,蛮王狼子野心,我大庄和蛮国迟早有一战,多年来,蛮国侵扰我大庄边关,大庄已经失去了西照九城,难道还想后退,让出燕门关吗?父皇,当战了!”
  谢秋莳希望直接开战,而不是磨磨蹭蹭,和蛮国虚与委蛇个没完。
  可战这个字,一下子就触动了明成帝的神经,让他生出了退缩之意,他已经快四十了,走到了先帝生命终点的年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