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谢秋莳微微颔首,“那要多大一个国,才能建设皇城呢?”
  “陛下,无论是多大的国,只要是一个国度,就该有皇城,也必然能够建造皇城。”
  上官文有些不明白谢秋莳的话题怎么转到国家和皇城上的,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回答谢秋莳奇怪的问题,他内心隐隐约约有了一点想法,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若是真的,那陛下的决心会远比他想象中要坚定,这迁都一事,恐怕很难拦下来。
  上官文脑海中已经开始设想,如果皇城真的迁移到永安,他要怎么做,才能保住上官家世家大族的地位不动摇,又该怎么做,才能安抚其他朝臣与世家。
  “好,西南小国名越,大抵是江州大小,这样一个国度,攻下它后,大庄有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修建新的皇城?”
  “哗!”
  谢秋莳此言一出,众臣哗然,他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关键是说出来后,谁都说服不了谁。
  有人认为灭其他国家,实在非仁义之举,有损大庄颜面,况且越国那么小一块地方,距离京城远的要命,打下来也不好治理,京城肯定没有官员,愿意远赴两千里地,去到越国治理那落后的蛮夷国土。
  有人提起越国土地肥沃,好好种的话,应该能产出不少粮食,打下来其实不吃亏,就是京城没办法派人过去,那么老远的地方,简直可以算是流放之地了。
  远离皇城,代表失了帝心,以后很难升官了,皇帝怎么可能还记得远在两千里外的官员,回来述职都艰难,那么远的距离,路上不知有多少深山老林,走在路上,很可能被哪座深山里跑出来的豺狼虎豹给叼走吃了,想想都可怕,他们反正不想去。
  有人则觉得,或可一试,如果在永安立都城,那么距离就近了,治理难度应该会减弱一点,而且那是一块粮食一年三熟的地方啊!
  这块地方难道不值得他们克服一些困难吗?他们觉得很值得!
  吵来吵去,最顶尖的那一部分朝臣一直没有开口,他们心里的顾虑要比底下开口说话的朝臣多得多,高官显贵身后,哪个没有大家族?迁都说来轻巧,真要是迁走了,损失的是他们的地,他们的钱,危害的是他们的利益!
  女帝上位之后,他们的家族好像一直处于危机之中啊。
  有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怀疑女帝是故意针对世家,但是想想女帝上位后,从来没有针对世家发过任何命令,每次动手,也都是去解决那些引起民愤,证据确凿的世家。
  而且谢秋莳比明成帝还好的一点,就是她一点儿都不吝啬官位,明成帝时期,举荐之路被重重打压,官员想要安排自家子弟入朝为官,大多数只能举荐家中子弟去考科举,如果不是通过科举途径入朝,那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家中的子弟,都没办法做事,只能天天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位置上坐冷板凳。
  但是谢秋莳就特别大方,只要有能力,她是来者不拒,虽然给她干活累是累了点儿,可他们能看见希望的曙光啊!累就代表他们正在接触权力,这不比明成帝时期好太多了?
  世家的人们哪里能想到,这不过是一步温水煮青蛙,用一些有点儿权力,但不多的位置,去给世家尝甜头,世家因此而老实不少,做事也会有些顾忌,不敢太过分。
  另一头则大力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准备扩大科举规模,当真正的人才进入朝廷,大浪淘沙过后,留下的就是一群真正有能力的人,那些没有能力的,混吃等死的家伙,会自然而然被排挤到边缘,根本不用谢秋莳去费心。
  世家到时候还得感谢谢秋莳,愿意帮他们养废物呢。
  却不知道,当家族世代少有接触政治核心的人后,渐渐地,世家就会被真正的排挤出官场。
  这个过程会有些漫长,但只要沉得住气,就绝对安全,此乃沈灼灼一开始的打算,现在迁都,算是给这种方法,来了一发催化剂,叫变化的过程加快了。
  身处其中的世家大族们,还没有发现这些行动背后的陷阱,他们只以为迁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哪里会想到,岂止是损坏利益,根本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或许只有等大厦将倾之际,他们才会意识到,这些计策的毒辣之处。
  此次大朝会又以没有结局为结局结束了,百官们吵了半天,什么都没吵出来。
  第121章 稳了
  其实朝会上很少会直接决定什么事情, 大多数事情最终走向,都要看议政殿的丞相们是什么态度,还有就是谢秋莳这个皇帝是什么意思。
  等朝会结束, 百官们不在明德殿吵了, 谢秋莳和丞相们转移到议政殿开始吵,沈灼灼也被谢秋莳提溜上,一起过去吵架。
  在沈灼灼看来,这就是在吵架!
  如果是商量,那是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里,一个接着一个人发言, 最后总结在一起,各自再说说具体要如何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说服他人也好,听别人说也罢, 反正前提是,你能在这个环境里, 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而且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思考,得出最后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