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因着晚上安静,牛车一到顾家附近,家里人就听到了消息,都跟着去看。
  看着顾明良坐在车上,伤的不重,顾云浩不由松了口气。
  这边顾长荣背着顾明良往屋里走,那边顾长杰也开始告辞。
  “婶子放心,叔只是腿上伤着了,大夫说养几天就好。这天也晚了,我就先回去了,有事的话再喊我。”
  李氏忙是连连道谢。
  “娘,我送送他三叔,顺便把牛车还回去。”顾长光拉着牛车的缰绳说了一句,就跟着顾长杰两人一路去了。
  他本是在城里码头上做工,突然被顾长杰找了来,连忙告诉了工头一声,就赶着一起送顾明良回来。
  送走了顾长杰,一家人到了里屋。
  “老大,你爹怎么个情况,大夫怎么说?”
  “娘,大夫说爹是腿摔着了,但没伤着胫骨,只是腿上的肉被嗑去了一大片,要养上一段时间。”
  闻言,李氏嘴里念了两声佛,又道:“就算没伤着骨头,那也是够人受的。”
  “爷爷,疼么?”
  顾云浩看着顾云良腿上包扎的白布还透着殷红,就知他爷爷还是伤的不轻。
  “乖孙别怕,爷爷没事,不疼。”顾明良感受到孙子的关心,心里一暖,伸手摸了摸顾云浩的头。
  “这什么差事,在户房这么些年,哪里轮得你去收税。”李氏心疼顾云良的伤,就开始忍不住抱怨。
  顾云浩心里明白,但也知道此事没有他一个小娃娃插嘴的余地,便不多言语。
  “爷,你喝点水。”顾云浩端了一碗晾温的开水给顾明良。
  水是二妞提前就烧好的,牛车一到,姐弟俩人就晾了两碗放着。
  因着是夏天,他们平时都很少烧水,但现在顾明良受了伤,自然就不好再喝凉水。
  喝了口水,顾明良只觉得整个身子都舒坦不少,心里的烦闷也少些,随口说道:“算了,谁当差不是这样。”
  “还不是那新来的主事闹得,户房里十来个差役,偏生就让爹去,还是中午日头最毒的时候,可不是故意跟爹过不去嘛。”
  顾明良忍得,顾长荣却有些气不过。
  他去的县衙接顾明良,自然听到些消息,所以更加不忿。
  “胡说些什么!长这么大,心眼是越活越回去了。”顾明良把碗往身边的小桌子上一放,面色肃然地教训顾长荣:“好歹进城这么多次,这点小事都看不明,在这里说这些做什么?”
  “爹,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知道了还值当在家里这样说?”
  “我只是气不过。”顾长荣嘀咕了一句。
  顾明良却是冷冷一哼:“那你气性也太大了,性子得磨磨才行。”
  这爷俩的话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但顾云浩却是暗暗一叹。
  看来他爷以后在衙门里的差事不好做了。
  且不说周、许两个师爷斗法,那新来的主事是许师爷的人,就说顾明良先前传言接任主事这一件事,新主事就不会让他安生的当差。
  今天叫他去收税,明显就是落他爷的面子,只怕以后这种事情还是少不了。
  想到这里,顾云浩就忍不住心疼。
  若不是为了那份俸钱,他爷哪里需得这样……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各位小天使的评论跟收藏
  第8章 第8章:认字
  因着在家里养伤,顾明良的日子也难得清闲下来,平时又不能走远,就只能逗逗家里的小孙子顾云浩。
  “爷爷,你教我认字好不?”
  这天下午,顾明良在院子里的一颗枣树下乘凉,顾云浩就搬个小竹凳在旁边坐着跟他说话。
  “怎么我的小乖孙想认字了。”
  闻言,顾云浩点了点头,干净的小脸上带着几分认真,看着格外有趣。
  “隔壁的柱子去念书了,回来就笑话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我偏要认给他瞧瞧。”
  顾明良哈哈一笑,他本也是念过几天书,又在衙门当差这些年,自然是认得字的,现在见小孙子有心学,也是乐的教他。
  再则,他知道这个小孙子聪明,村里人也经常说是个能念书的,他也想借此好生看看,这个一直被他忽视的孙子是不是个读书的料。
  “好,爷爷教你认字。”
  顾云浩不晓得他爷爷心里想的这些,只是这段时间他想明白了。
  要让家里同意他念书,就得表现出一定的能力,要让大家对他念书这事有信心才成,不然谁愿意浪费钱,去供养一个指定没出路的人一直念书下去。
  爷爷顾明良是家里的掌舵人,可以做的七分主,现在是难得的机会,只要他爷认同了他,他就能去念书了。
  “谢谢爷爷。”
  顾云浩乖巧地应了一声,就去一边的柴堆里折了两个小木棍。
  回到顾明良身边坐着,递了一个小棍子过去,道:“爷爷,给。”
  接过那小棍子,顾明良在地上写了一个“顾”字,看着顾云浩教他道:“这就是咱们顾家的‘顾’字。”
  顾云浩忙跟着念了一声,又学着顾明良的样子,在地上歪歪扭扭的写了一遍。
  见状,顾明良也不着急,只等他慢慢写。
  爷孙俩就这么在院子里耗了一下午,顾云浩也顺利地认识了些这个时代的字。
  果然与他想的一样,这个时代的字是与现代简体字不同的,有些像繁体字,但又有一些差异。
  想到这里,顾云浩不由苦涩地摇了摇头。
  穿越到这里,他居然成了个文盲……
  但是在顾明良的眼里,这个孙子认字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且不仅聪明,关键还跟他在这学认字,一学就是一两个时辰,这就更是难得了。
  他也听旁人说起过,念书的孩子聪明机灵倒是其次的,首先就是要坐得住,沉得下心思去做学问,许多人寒窗苦读几十年才能拼出个前程来,若忍不住那份寂寞,则是断然不成的。
  很明显在这方面,顾云浩要比顾云涛强得多。
  看来小孙子还真是个读书的苗子。
  是不是先前是他想错了……
  还是应该让这孩子进学看看?
  “爷爷,我回来了。”
  这时,顾云涛下学回来,笑嘻嘻地取下了书袋,就开始逗顾云浩,“幺娃子在这拉着爷爷干嘛呢?”
  “在认字呢,大哥,我今天下午可认识了好多字。”
  闻言,顾云涛不由哈哈一笑,说道:“你能认识多少,怕是还不如我认得的一个零头。”
  看着他得意地像是要把尾巴翘上天了,顾云浩也是一脸黑线。
  这个大哥怎么好像看着有些不靠谱……
  他一个进学快三年的人,居然跟自己这个还没开始念书的人比。
  这人还要不要脸了!
  “哼,等我念书了,肯定认得字比你多!”
  这话一出口,顾云浩就觉得有些汗颜。
  好歹他也是个先后活了快三十年的人了,居然像个小孩一样在这跟人争嘴,难道是当小孩当久了,心态也跟着变了?
  顾云涛嘿嘿一笑,也不生气,只抬头看了看他们院子里的树。
  “爷爷,我看这树上的枣再过些天就要红了。”
  说完这话,还咽了咽口水。
  那形象,顾云浩都觉得有些不忍直视。
  顾家的院子四周,种了好些果树,有的是从别家要的树苗,有的是从山里挖回来的,反正以他们家里的情况,是没有那个闲钱给孩子们买果子吃,也值得多种些各色果树,等着它自己结。
  除了顾明良偶尔带回来的一点小零嘴外,院子里树上结的果子,那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顾云浩也抬头看了看院里的大枣树。
  因着今年雨水好,树上挂满了枣子,虽然还没见变红,但也长得比往年大上一些。
  他们家的枣树一共有两棵,而且种的年份又长,是整个院子里种的最久的果树,每年结的果子光自己家是吃不完的。
  每年家里打枣子的时候,周围邻居家的孩子都会赶来凑热闹,混些枣子吃。
  顾家人也不吝啬,反正自己家里吃不了,也会送些给邻居们尝尝。
  但是今年比往年长得更好,每每看到这两树枣子,家里的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
  “爷,今年咱们家枣树结的好,可以多晒些干枣儿,咱们自己家里要是吃不完,等到冬天也可以拿到城里去卖。”
  顾云浩也歪头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枣儿,建议道。
  他们家不是没有卖过枣子,往些年家里吃不完,也背了去集市上卖,但浪费功夫不说,还卖不了几个钱,慢慢地也就很少去了。
  “你倒是想的好,收了枣子,家里还忙着嘞,哪有那功夫。”
  顾明良笑着摸了摸下巴,笑着解释道。
  “爷,咱们打了枣子就晒成干枣好了,也不耽误收稻子啊,而且咱们等到入了冬再拿出去卖,那时候家里不忙,应该还是有时间的。”
  顾云浩拉着顾明良的胳膊,笑着说道:“若是闲麻烦,找了个干货铺子一并卖给他也行啊。”
  闻言,顾明良不由也点了点头。
  他在县城待了这些年,也知道城里人生活讲究,经常说什么到了入了冬要进补这类的话。这干枣不论是煮饭,还是熬汤,那都是大补的。
  即使在当季不好卖,但晒干了放到冬天肯定能卖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