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况且这又不费什么本钱,就算能少卖几个钱,多少增加一点收入也是好的。
  “爷爷的孙子就是聪明,你说的不错,咱们就按你的法子办。”
  顾明良搂过顾云浩,就在他小脸上亲了一口。而后又打发顾云涛去温书。
  天色渐晚,出门干活的人都回来了,大妞就开始炒菜。
  一会子功夫,全家人围着桌子吃了饭,顾明良见着众人都在,就轻轻咳了咳,让顾云涛回去练字。
  “趁着今天都在,我有件事要跟大家商量。”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这些天我想了许久,还是觉得把衙里的差事辞了的好。”
  顾明良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我这年纪也大了,心思不如年轻人活动的快,这次一受伤,回去后还指不定是个什么情况嘞。”
  “老头子!”
  “爹!”
  无视众人的诧异,顾明良摆了摆手,又道:“前些日子周师爷回来,我跟他说起过户房的事,看他的样子,恐怕也没什么办法。”
  “我想着与其待在那让旁人腻烦,不如给儿子一个机会,说不定能比我更有盼头。”
  “老头子,这事儿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成的啊。”
  听出了顾明良是想让儿子顶他的差事,但李氏还是有些担心。
  “这事倒是没问题,我跟周师爷露了个意思,他也答应了。”顾明良说道:“只是这差事只有一个,所以跟你们商量一下,看看到底怎么办。”
  话音刚落,大娘方氏就满脸喜色地跟顾长荣使眼色。
  但顾长荣只假装没见到,一脸深沉地坐着,也不说话。
  方氏急了,忙笑着说道:“爹,这事儿你决定就好,我们当小辈的哪里敢有什么意见,这个家还得你掌舵呢。”
  闻言,顾明良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并不说话。
  卫氏看了看自己丈夫,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保持沉默。
  “爹,二弟孩子多些,加上年纪也比我小几岁,要是进了衙门,能多干几年也是好的,我看就让他去吧。”顾长荣想了想,说道。
  顾长荣还是觉得亏欠了二房。
  他其实也察觉到了父亲顾明良的心思,知道父亲想要全力供养顾云涛念书,也知道因为这个原因,家里才一直没人提及顾云浩念书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他的心情也跟着很是复杂。
  能让儿子顾云涛好生念书,这自然是他乐意见到的,但是若因着自己儿子,让顾云浩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又觉得心有不忍。
  现在有这么个当差的机会,让顾长光去的话,他心里也会好受些。
  “老二,你说呢?”顾明良问道。
  “爹,你说怎么就怎么吧,儿子信你。”顾长光说道:“大哥经常到城里,见识多,心思也活,是个当差的料,他去补了差事,想来是没什么问题,只是儿子有一件事,想请爹答应。”
  顾长光一向是个老实又话少的,突然一下说出这么些话,大家都有些不适应。
  “什么事?”
  沉默了片刻,顾长光双目直直地看向顾明良。
  “儿子想让幺娃子明年去族里念书。”
  作者有话要说:  很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此文的小天使们,感谢投雷的蓦蓦、疯狂袋鼠精、26399530;感谢懒惰的鲨鱼、阅月、豌豆、雨落和收藏评论的小天使们,谢谢大家~
  第9章 第9章:决定
  顾长光的话一说出口,屋子的人都有些愣住了。
  显然大家都是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让顾云浩念书的事。
  真不愧是亲爹!
  顾云浩心里也先是一跳,随后就只剩下感动。
  他爹是个老实性子,平时也不爱说话,但只要关于他的事情,顾长光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据理力争。
  顾明良说让一个儿子去顶差,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顾长光是个老实性子,为人也不如顾长荣圆滑世故,根本不是个当差的料。
  县上的老爷多,衙门里更是勾心斗角,随便一个什么人,都不是他们家开罪的起的。
  按着顾长光这样敦厚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下了套,那样反而更是不好。
  顾长光心里也清楚自己不是那块混衙门的料。
  索性他自己先直接提出了让顾长荣去顶差,还顺势提出让儿子念书的事。
  卫氏眼珠儿一转,立即就明白了顾长光的考量,虽然对于不能去当差这事有些失望,但能让顾云浩念书,也是值得高兴的。
  在她看来,本来在顶差这事儿上,大房跟二房就是平等的,顾长荣有资格去,她男人顾长光也该有资格。
  谁不知道去当差除了每个月的俸钱外,还多少有些额外的孝敬,这样一来,就算想存点私房,那也比织布、打络子、编草鞋容易些。
  但卫氏心里也清楚,她丈夫能去顶差确实有些不太可能,所以还不如趁机得些实在的东西。
  顾云浩念书一事,一直是二房两口子心上的大事,卫氏更是每天都在为这事忧心。
  现在趁着商议顶差的时候提出来,基本就是没有问题的了。
  不论是补偿二房也罢,还是原本就打算送顾云浩去念书也罢,这事十有八九能在今晚定下来。
  想到这里,卫氏心里一软。
  先前她私下可是没少抱怨顾长光,说他不为女人孩子着想,直到刚刚,卫氏才发现,原来这个粗糙又不爱吭声的男人,其实一直把她跟孩子的事儿放在心里。
  她是个没有娘家撑腰的女人,说到底,丈夫顾长光才是她的依靠。
  “幺娃子也是我们顾家的孩子,去念书也是应当的,我看这孩子是个聪明的,说不定到时候咱们家能出两个读书人呢。”
  听闻了顾长光的话,顾长荣也是站出来说道:“衙门的差事,其实若是二弟去的话,还能多干几年,也能多挣几年钱。”
  他本来就觉得孩子们念书的事情上,家里有些亏待二房,毕竟顾云浩念书也是应当的,现在见顾长光提起,哪里有不同意的。
  方氏张了张嘴,还是低声嘀咕了一句:“两个娃子都去念书,只怕家里……”
  “族里念书又不给束脩,平时不过买些纸笔之类,哪里就把家里穷死了?而且云涛就是五岁去念书的,幺娃子去也是应当的。”
  方氏话还没说完,顾长荣就直接驳了几句。
  见着两个儿子没有因为顶差的事相争,顾明良也是心里一宽,觉得甚是安慰。
  他在城里听多了那些为了争利,家里兄弟反目成仇的事,对两个儿子自然是很满意的。
  大事上不糊涂,还彼此有着互助之心,这才是一个家应该有的样子。
  至于两个儿媳妇的那点小心思,顾明良并不看在眼里。
  毕竟哪个当父母不指望自己孩子好呢。
  “老大这话说的不错,虽然家里艰难,但也不至于多了个幺娃子念书就要穷的饿死,就这么定了,等幺娃子满五岁,就送了去族学里。”
  经过养伤这段时间,顾明良也是发现了顾云浩是个聪明孩子。心里也慢慢升出,若是不让这孩子去念书,只怕会后悔这样的念头。
  因而顾长荣、顾长光一提读书的事,他略略一想,就点头答应了。
  顾明良的一句话,等于是给这件事做了个最后的决断,随后又说衙门的差事,道:“至于衙门的差事,我看还是老大去,老二性子太敦实,不适合去里面当差。”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大儿子去要合适一些。
  毕竟顾长荣是长子,又会为人处世,是个混衙门的料子。在这方面老二顾长光确实是不如顾长荣。
  “你们看这样如何?若是觉得可行,我明儿就给周师爷写信,说道这件事。”顾明良说道。
  “爹,我没意见,就让大哥去吧。只是幺娃子的事要爹多费心,他是儿子的独子,以后念书考试都跟云涛一样才好。”想了想,顾长光说道。
  “成,家里的孙子就这么俩孩子,自然要一碗水端平。”顾明良说道。
  这等于是给了二房一个承诺,今后大房顾云涛怎么念书、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顾云浩也能得到。
  有了这个承诺,对于心里只有儿子的顾长光夫妇来说,自然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最后见大家都没有什么别的话,顾明良就拍板道。
  见着顾云浩读书的事已经有了定论,卫氏方才笑着开口说起第二件事。
  “爹,家里的田有二十亩呢,我怕农忙的时候,幺娃子他爹忙不过,要是误了好天气可就不好了。”
  她这话说的是实话,他们家的都是比较好的水田,那可是专门用来种粮食的,一般一年种两茬庄稼,春天种稻子,秋天种麦子,每年播种和收成的时候都要赶农时。
  特别是耕田,那可是体力活,先前顾长荣跟顾长光两兄弟轮流,都累得受不了,现在少了一个壮劳力,顾长光一个人的话肯定得累坏。
  卫氏心疼男人,肯定是不忍心的。
  “到时候我腿上的伤好了,也去田里帮忙。”顾明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爹,你多少年没干活了,我慢慢干就是了。”顾长光摆头否定了这个提议。
  他说的是实话,顾明良在衙门当差多年,身子也不如一般年轻人壮实,耕田是最苦最累的活,显然是不成的。
  若是累出个好歹来,要请大夫看病,又要花费银子,对于他们家来说,那才是得不偿失。
  “要不到时候时候,我请几天假,回来跟二弟一起把田耕了。”顾长荣建议道。
  “胡说什么,你以为衙门是什么地方,能随便请假的。”
  哪晓得话才说出口,就被顾明良喝了一句。
  “难得要请两天短工?”
  李氏这话一出,大家都是摇头。
  现在短工的价钱可不便宜,特别是农忙的时候,还是干最重的体力活,不仅得管茶饭,每天至少得二十文的工钱,二十亩地耕下来,怎么也要个把月,那可就是六百文钱。
  这对于顾家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爷爷,村头吴爷爷家不是有牛么?”
  想了想,顾云浩忍不住提议道:“牛耕地是要快一些吧。”
  闻言,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