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顾明良当场就拍板道:“到时候给吴家说好了时间,用牛来耕地,每天给他们家二三十文钱,想来也就是十天左右就能耕完,比请短工强。”
  听了这话,大家哪有不愿意的。
  卫氏更是一脸的笑意。
  这样一来,不仅不用顾长光一人耕地,甚至直接所有的田都用牛来耕,比先前还轻松了不少。
  一家子又闲话几句,就各自回房睡觉。
  西侧屋子里,卫氏抱着顾云浩,在他的小脸上亲了好几口。
  “好儿子,果然聪明!”
  顾云浩嘿嘿一笑,心里也有些无语。
  当个小孩就是这样,不管干什么,大人看着喜欢了,不由分说就对着脸上来一口。还有那些喜欢逗孩子的,时不时就爱摸摸头、捏捏脸什么的。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几年,也算慢慢习惯了。
  “好了,你别总是逗儿子,等会他玩起来,身上又要发汗,这大热天的……”
  顾长光一面脱鞋,一面说道。
  “今儿也算是难得了,爹居然这么容易就答应让幺娃子去念书,我可是没想到。”
  卫氏意犹未尽地说着刚刚的事情。
  “爹心里有一杆秤。”
  “要我说,爹还是有些偏心大房。你说说到衙门当差多好啊,不用干体力活不说,还能有些收入,一辈子也算是有个盼头了。”想起衙门的差事,卫氏还是忍不住羡慕。
  “行了,你男人不是那块料,万一在里面得罪个什么人,说不定还惹来祸事嘞。”
  “也是,现在能让儿子念书,才是最大的事儿。”
  卫氏也点了点头,又摸摸顾云浩的脑袋,满脸的慈爱。
  二房这里说着私房话,东侧大房也没闲着。
  “你也真是,爹都还没发话,你冒个什么头。”方氏抱怨着顾长荣道:“家里本来日子就过得紧,这以后更得勒紧了裤腰带才行。”
  “这话以后别再说了!”顾长荣生气道:“本来去顶差就是捡了便宜,而且幺娃子去念书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事算起来还是二房吃了亏,你别多话,弄得家里不安生。”
  “我这不是怕两个娃子念书,后面咱们云涛没钱去考试么?要是家里有钱,我哪里是至于计较这些。”方氏嘀咕道。
  听了这话,顾长荣也是一叹。
  说到底,还是家里太穷了……
  “到时候真要花钱,再想办法就成,只是你别想岔了,顾家我们这辈儿,就我跟老二两个,孙子也只有幺娃子跟咱们云涛,原本好生的一家子,和和睦睦的才好。”
  “不说别的,就是孩子们以后长大了,互相扶持着,也比没个兄弟帮衬要强些。”
  方氏想了想,也觉得顾长荣的话有理,也不再多言。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收藏和评论,谢谢o(* ̄︶ ̄*)o
  第10章 第10章:秋收
  秋天是在众人的期盼中到来的。
  今年雨水丰沛,田里的庄稼也长得好,早在七月间,稻穗就弯的垂了下来。
  顾家人看着田里的稻子,脸上也挂着喜色。
  前些日子,顾明良用顾云涛的纸笔写了个条子,让顾长荣带去给周师爷。
  也不知那周师爷怎么运作了一番,还真是把顾长荣安排到了县衙当差役。
  但已经不在顾明良待过的户房,而是进了兵房。
  顾长荣心里疑惑,回来问及顾明良此事。
  “这是好事,户房的主事是许师爷的人,你去了反而不好处事,兵房的何书吏跟我也有些交情,你过去他也能照看你一二。”
  顾明良显然对顾长荣的差事很满意,又指点顾长荣准备些礼物,给周师爷跟何书吏送去。
  这一来二去的,顾长荣也开始慢慢地在兵房偶尔说得上两句话,算是站稳了脚。
  自从顾长荣去了县衙当差,大娘方氏每天都是笑盈盈的,虽然神色中有几分掩藏不住的得意,但为人也温和了许多。
  九月的风一到,村里的人都忙了起来,家家户户每天早出晚归的赶着收稻子。
  顾家人也是忙得紧,他们家里能下田的,现在不过只有五个人,田在村里又算比较多的,自然更得要抓紧时间。
  稻子熟了以后,在田里可是放不得的,万一要是动作慢了,再赶个几天的雨天,那损失可就大了。
  大妞已经满十岁了,也被当成半个大人使,忙起来也得到田里帮忙割稻子。
  做饭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妞身上。
  大人们白天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晚上就在家里搓稻谷。而孩子们也要帮忙做饭、晒稻谷,这就是农忙时候,农村家庭常见的情况。
  这段时间,顾明良几人中午都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饭,带着三妞跟顾云浩,提着竹篮子送到田里去。
  “爷、奶、爹、娘、大娘、大姐,这俩个竹筒里我灌了满满的凉开水,你们渴了就喝这个,可别喝河边的凉水。”顾云浩给众人说道,又指了指放在田边上的两个大竹筒。
  这个时代河里的水虽然没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凉些,家里人这些天都忙着干活,身体早就高负荷,可是得要好生保养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顾云浩知道家里的情况,还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见着他这样懂事,也都是会心一笑,纷纷答应了。
  “乖孙啊,奶奶知道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去,这稻草割人着呢,别在这里混。”李氏心疼地道。
  “奶,我再陪你们会。”
  顾云浩摇摇头,干脆理了理田边的杂草,坐下来。
  “好好好,都随你,只是小心着些,别到田里来。”
  李氏拿着竹筒喝口水,又再嘱咐了顾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镰刀下田去。
  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漏什么东西,就道:“爷,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
  “行,快回去吧,记得猪只喂一次,等会过俩时辰再喂第二次啊。”
  李氏提高了嗓门吩咐道。
  “哎,知道了。”
  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二妞带着三妞一路往家去了。
  一直到了天色变得灰麻,几人才停了手里的活,开始背稻谷回家。
  就这么前后忙活了将近半个月,方才赶着时间把稻子收完,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谷,晒谷子。
  虽然是个精细活,但好歹也没前些天那么累。
  加上天气连续放晴,谷子晒的也快,一家人倒很是欢喜。
  稻子晒得只剩最后一批,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天中午,家里还难得的割了一条肉,做了顿白米饭,一家子欢欢喜喜地吃了饱饭。
  饭后,大妞忙着收拾桌子洗碗,二妞就开始吵嚷着要打枣子。
  其实枣子好些天前就已经开始泛红,只是家里在忙,也没人顾得上打枣,只有孩子们嘴馋了拿着竹竿打些下来吃。
  但顾云浩他们家的枣树长的大,今年又结的密,就算是孩子们平时打些,也还是剩了许多。
  眼看着树上的枣子已经红透,又收完了稻谷,才稍微有那个闲心去打枣子。
  “也好,咱们赶着把枣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说的,先晾成干枣,入了冬看看城里有没有人收。”顾明良说道。
  “就是,早该打了,我看再过两天,估计就得烂了。”李氏也点点头,说道:“就算卖不成,给孩子们当零嘴吃也成。”
  闻言,顾云浩嘿嘿一笑:“奶,我们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这倒是实话,顾家的这两个枣树本来就长得大,每年都得结好些枣子,就算晒干了,也能存好几口袋。
  因着这东西不饱肚子,除了给孩子们吃,平时大人们也就是偶尔用来泡泡水喝,而且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夏天基本大家都是喝凉水,倒是连泡水都省了。
  听到家里大人也说了要打枣,二妞一下就兴奋起来,连忙去外面找专门打果子用的长竹竿,以及捡枣子簸箕。
  其实爬树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但顾家的枣树长得高,因而上树打枣的自然就是顾长光。
  顾长光上了树,接过二妞递上来的竹竿,对着枣子枝敲了一竿子,就见红红的枣儿不停地往下掉。
  下面顾云浩几个孩子居然一时都捡不过来,最后就连方氏跟李氏两人也开始帮忙捡枣子。
  “哎呀,枣子打到我背上了。”
  随着一个笑声响起,二妞站起身来摸了摸背。
  “幺娃子,你小心些,别忘树下去。”
  这里李氏生怕二孙子也被打到,连连吩咐道。
  “奶,没事,这枣子敲一下不疼。”二妞嘿嘿一笑,说道。
  “那也得注意些,你弟还小呢。”
  见李氏坚持,顾云浩自然点头答应。
  附近的孩子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也都跑来顾家混枣子吃,顾家人自然不会在这事儿上小气。
  大人孩子乐乐呵呵地忙了一下午,直到天色灰麻,方才把枣子收完……
  第11章 第11章:开始念书
  正月已经过去了,但天还是有些短。
  随着两只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顾家人开始起床。
  最早醒的是大妞,一洗漱完就连忙进厨房给家里人烧水做饭。
  在堂屋西侧的第一间屋子里,顾云浩也已经醒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