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回到自己的房中,顾云浩还是一如往常在私塾一样,温了一个时辰的书。
  而后就拿出纸墨,开始默写他县试的卷子。
  他写的不快,又将笔法融入其中,亦很注意运笔,倒也相当于是在练字了。
  待卷子默完,亥时都已经过了,顾云浩便清洗了毛笔,收捡好纸墨,去洗脸睡觉。
  *****
  第二天,与他们原本的设想不同。
  一大早,左邻右舍和村里一些知道消息的顾姓亲族就上门道贺。
  “你们也真是的,小浩考中县试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说一声,只管自家人关起门来高兴,让咱们大家一起欢喜欢喜也好啊。”
  顾长杰素来跟他们家关系不错,此时更是走在前头,佯装抱怨地向顾长荣跟顾长光说道。
  “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没知会大家,哪晓得你们还是知道了。”
  见着众人,顾明良此刻一改昨日的惊喜激动,倒是学着城里的老太爷一般作出一副淡然之态。
  不过他虽看似平静,但满面的红光喜色以及眼中溢出来的自得之意,还是看得出他内心的喜悦。
  “咱们顾家要出个秀才相公了,这还不算大事,那什么是大事?”
  “就是,村里有了个秀才,那附近这几个村子都跟咱们没得比。”
  “还是小浩有本事,这么小的年纪就考秀才了。”
  “咱们顾氏一族又出了个文曲星嘞。”
  ……
  当下众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可别乱说啊,小浩现在只是考过了县试,还没考府试跟院试,还不是秀才呢,要是这话传到官府耳朵里,是要挨板子的。”见众人越说越来劲,顾明良忙分说道。
  他在衙门里当过差,见他发话,大家也都不再说顾云浩是小秀才的话,但还是一致认为,顾云浩必然能考中秀才。
  “还不一定考不考得过呢。”顾长光怕大家的话给儿子心里压力,便一个劲地说道:“考试这事也要看一些运气。”
  但众人却并不怎么搭理,反而是很没有缘由对顾云浩保持绝对的信心。
  “一定能中。”
  见状,顾长光父子也是知道多说无益,便也就直接岔开了话题,问道:“这事还得过几天县衙才发喜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还得幸亏是听吴老头说起呢,不然都不晓得这喜事。”
  原来是吴老头说出来的。
  知道了事情的由来,顾长荣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昨天他还是得意的忘了形了,只管山高地宽地跟吴老头胡乱吹嘘,结果才引来这么多事。
  看大家现在的样子,分明就是把顾云浩当成真正的文曲星来看,全都笃定他能考中秀才。
  若是小浩被影响了心境,压力过大的话,那么后面的考试……
  想到这里,顾长荣看了一眼顾云浩,只见他仍是一脸微笑地立在一旁,偶尔跟众人言语几句家常,好似并未受什么影响的样子。
  顾长荣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忍不住暗暗感叹。
  不愧是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第34章 第34章:家事
  自从村里人知道顾云浩考中了县试, 他们家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今天这个送条鱼来说给他补补身子, 明天那家拎来半篮鸡蛋,顾长杰甚至还特地包了一包从城里买回来的零嘴, 说是让他读书读累了的时候甜甜嘴。
  这弄得顾家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纵使一直告诉大家说家里新买了些鱼肉, 也养了鸡鸭, 实在不必送这些东西,但还是抵挡不住众人的热情。
  “五婶子, 喏,这是一包桂花茶,是我们家云升去年摘了自家树上的桂花捣腾出来的。听说读书人都是要喝茶的, 我们当家的说桂花的意头好,让我拿了来给小浩,比外头买的干净。”
  一大清早, 顾云升的娘何氏就上门来送茶。
  因着顾明良在他们那一辈排行第五,族里人都是按辈分唤李氏一声五婶子或是五奶奶。
  “难为你们有心了,还事事想着小浩,只是咱们本来就是一家子,哪里需要这样客气。”
  类似的情况这几日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李氏自然是不肯收的,忙笑着推辞。
  “就是因着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来, 小浩现在要考秀才,这可是咱们整个顾家的大事, 马虎不得。”
  何氏笑呵呵地说道:“到时候考上了, 不光你们高兴, 我们这些当叔伯婶子的,也跟着觉得脸上有光啊。”
  说到这里,何氏又是强行把那包桂花茶往李氏手里一塞,道:“当叔伯婶子的心疼侄子,包一点自家做的茶,又算得了什么。婶子你就收下吧,只是我们的一点子心意,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见她话说到这份儿上,李氏也自然是不好再推,只得说了声“谢谢”,便含笑收下。
  两人又聊了会家常,李氏才好容易将人送走。
  类似的情况已经太多了,开始的时候顾家人都还是满心欢喜,毕竟见着族里的人这样关心顾云浩,他们也高兴。
  但是慢慢地也觉得有些禁受不住大家热情,倒也开始不太愿意大家这样时不时地往他们家跑。
  一来是觉得别人这样时不时的送些东西来,虽然说并不值多少钱,但总归是不好,毕竟他们都是农家人,又不是家里条件多好。
  二来就是担心这样人来人往的,影响到顾云浩温书。
  经过这些天的事情,顾云浩亦是觉得有些低估了古代人对科举的推崇。
  族里人乃至村里的一些旁姓人家,都对他考试一事表现出前所未有重视。
  毕竟他们村自顾举人之后这几十年,就只有顾明琮一人考中了童生,现在顾云浩考过了县试,又是这样小的年纪,众人都对他报有很高的期待,认为他定能考中秀才。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秀才虽然处于士人阶层的最底层,但也是属于特权阶级了。
  在寻常百姓,特别是乡下农户看来,秀才已经是很高高在上的人物了,若是出了个秀才,与村里人而言也是有莫大的好处。
  不仅是一般的地痞流氓不敢来滋事,就是村里出现什么事情需要跟官府打交道,由秀才出面也好说话一些。
  加上这些诸多原因,倒是没有人对他们家眼红说酸话,反而都热心期盼着顾云浩能一举高中。
  在家里待了几天,顾云浩也越来越觉得,县试结束后就回私塾温书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明智了。
  面对大家的热情,开始他还稳得住,但连续几天下来,也觉得有些招架不住了。
  “爹,娘,我准备过两天就回私塾里温书。”
  这天夜里,顾云浩将心里的决定告知了顾长光跟卫氏。
  “该是这样。”
  一向不擅言辞的顾长光却是一听就赞同道:“家里人来人往的,确实不适合念书。”
  闻言,卫氏也是点了点头,表示支持儿子的决定。
  见着此时仅他们三人,顾云浩想了想,还是问道:“娘,听说这两天有人向咱们家说和二姐的婚事?”
  “是有这么回事。”卫氏看了他一眼,说道:“不过这些事哪里要你操心,你现在只管好生温书就是了。”
  见卫氏显然对此事并不是很上心,顾云浩不由松了口气。
  顾芝已经十七岁了,也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但若真的是随随便便就许个了人家,这肯定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
  三个姐姐里面,他跟顾芝是关系最好的,自然想她嫁一个满意的夫婿。
  因而,顾云浩一直想着能否等院试结束之后,再议他二姐的婚事。
  毕竟这个时代讲究个门当户对,有个中了秀才的弟弟作依仗,顾芝婚事的选择就会多些。
  好在家里人目前都将全部心神放在他考试这件事情上,想来在他考完之前,也没人会有心思去操心顾芝的婚事。
  这倒是省事多了,至少让他不必再像当年大妞议亲的时候那样,还得去费心说服李氏跟卫氏两婆媳。
  “知道了,娘你就放心吧。”
  思及至此,顾云浩也不多言其他,只含笑应下卫氏的话,又道:“我估算着日子,明天一早,就该要放榜了,县里应该也会往各处发喜报,所以我准备后日就回私塾。”
  “你看着该怎么就怎么罢,只是要早些跟你爷和奶说。”
  顾长光跟卫氏对他念书的事,始终都是秉持着相信儿子的态度,从来不多插言,见他这样说,自然没有不点头的。
  次日一早,一家人吃过了早饭,顾云浩便提出准备回私塾温书的事。
  顾明良听了这话,略微一思索,自是点头答应。
  只是李氏有些舍不得孙子。
  “才回来几天,就又要回去念书,不是说考了头名之后,府试肯定能中么?”
  “阿奶,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考试也还是应当好生准备才是,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顾云浩忙笑着解释道。
  当然,他还是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那就是对于府试,他原本就是打定了心思要全力以赴,并不仅仅满足于被取中罢了。
  毕竟“小三元”的名头,哪个读书人又没听说过呢?又有谁不心动呢?
  “小浩这话说得不错,还是该谨慎稳妥些才对。”
  顾明良赞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读书这些事,你自己拿主意就好。”
  闻言,顾云浩自是点头答应。
  “今天县试该放榜了,浩弟,你是预备什么时候回私塾?”顾云涛开口问道。
  “该是明日,大哥你不回么?”
  “得再看看。”
  顾云涛便解释道:“我们先生说了,若是有同窗考过县试,他预备专心再教导一二府试之事,让我们且先在家温书,待府试前再开堂讲学。”
  “你既要准备后面的考试,早些回塾里是对的,毕竟先生们都考过府试、院试,不比咱们什么都不懂,想来你们先生也有许多要跟你说道说道。”
  说到这里,顾云涛不由一笑,打趣地说道:“加上你这一走,咱们家也才不会像这样每天人来人往的,我也好静静温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