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说到这里,江程云的怒意更甚,便冷冷一哼,道:“现在看来,竟都没甚真才实学,倒是不知那西乡县令是如何选才的。”
  这话已经涉及官场,董睿更是不敢多言。
  “而今科考虽然看重实才,但名声也不可忽视。”
  思量了片刻,董睿斟字酌句地道:“士子之间,为着名声,彼此吹捧,互相造势也是有的,想来是西乡更甚一些吧。”
  “哼,朝廷开科取士,为的是选拔贤良之才。虽然而今世风日下,但本府不论旁处如何,只在本府任内,淮安府取定要做到公允。”
  说到这里,江程云冷冷一哼:“俗话说文能观人,本府不愿要那没有才识的沽名钓誉之徒。”
  当然,还有一话,江程云并未说出口来。
  那便是通过府试,选出些贤良之才,对他自己本身,也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府试只取五十人,但他江程云亦是这些童生们的座师。
  若是日后这些士子出息了,能考上进士入朝为官,也就相当于就多了一些人脉。
  要知道官场之中,波卷云诡,人脉乃是相当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就算是为了今后为官之路,江程云也很是真的想通过府试选出一些良才。
  见他话已至此,董睿不言其他,只双手一揖,赞道:“东翁公正廉明,实乃旁人不及,不过未免考生疑惑,还是须得再想点办法。”
  “你认为该当如何?”
  “以在下愚见,可否将取中考生的卷子抄录了贴榜?”
  董睿建议道。
  “不可!”
  哪晓得话刚出口,便被江程云否定道:“朝廷明文有令,各地科考不可轻易更改,此话不必再提。”
  说到这里,江程云想了想,又继续说道:“还是让书吏们务必存好卷本,即使有什么变故,也有据可查。”
  “东翁所言甚是。”
  董睿看了一眼那名册,思忖着江程云的心意,试探地道:“那顾云浩的卷子在下亦是看过,着实是好文章,这名次……”
  听了这话,江程云不由想到堂试那位带着些许锐意的少年。
  “此事本府心中自有道理。”
  ******
  四月二十九日。
  府试发案。
  因着已经被堂取,所以倒是不用很着急去府衙前看榜,只安心等着报录人来报喜就是。
  他们填的临时住址乃是客栈,故此报录人会到客栈来报喜,所以父子俩一大早就开始拾掇着起床。
  知道顾云浩此次府试基本能中,顾长光生怕自己到时候给儿子丢脸。
  早在来府城之初,便跟卫氏商议了一番,然后把一身好点的衣裳放在了包袱里。
  虽然只是简单的布衣,但还不算很旧,比其他衣裳看着好些,今日发案,正是派上用场。
  换好了衣裳,见到儿子仍是一身半旧的学子衫,顾长光想了想,说道:“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要不我去成衣铺子看看,给你买件新长衫回来,应该还来得及。”
  “爹,实在不必这么麻烦。”
  顾云浩摇了摇头,说道:“科考本就是看才学,若文章好,旁人自是不敢因我一身旧衣便看低我,若是文章不好,即便身穿绫罗,也没什么意思。”
  虽然话乃是实话,但顾长光看着他平淡的面庞,还是觉得心里一酸。
  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这么些年,不论是什么时候,都事事自律,不让他们有半点操心。
  “是爹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
  听了他爹这话,顾云浩当下一震,随即急忙劝慰道:“爹如何说这样的话?你与娘这么些年来辛苦攒钱供我念书,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能生在咱们家,我一直觉着是件幸事,可万别这样说了。”
  见顾长光面上还似有愧疚之色,顾云浩又只得岔开话题,问道:“爹,报录人来报喜,是要准备红包的,你可换好了散钱?”
  “换好了,一共换了一千文钱。客栈掌柜说了,不够的话,可以随时找他再换。”
  “足够了,报喜一路吹吹打打的,应该是有五六个人,到时候每人看着给百八十文也就是了。”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说道:“这个给报录人红包,又没有定数,只需意思到了也就是了。”
  顾长光自是没有不赞同的。
  他不懂这些,自然是儿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又整理了一番,父子两人便出了客房,到厅中找了张桌子坐下,安心等待消息。
  因着这间客栈距离考场近,不少外地的考生都在此住着。
  除了部分考生等不及,一大早便跑去府衙等着看榜。
  另还有些考生对自己的文章颇有信心,未免报录人扑了个空,便只待家里人去看榜,自己则在客栈等着。
  “来了!来了!报录的来了!”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便隐隐听到唢呐锣鼓之声响起。
  细细一听,那声音由远渐近,还真是朝他们这个方向而来。
  众人皆是精神一振,眉眼之间都露出兴奋之意。
  但不过一会,就听见那声响又越来越远,似往隔壁街而去。
  原来不是他们这里……
  大家肩膀一垮,都是有些失望。
  “来了!又来了!这次应该是咱们这了吧!”
  不一会,又听见一阵锣鼓之声传来,那声音越来越近,最后只见共有一行八人,停在了客栈门外。
  真是他们这里!
  见着报录人有八个,众考生兴奋得甚至有些坐不住了。
  一般而言,府试报录都是五人或六人。
  只有位列前十,才会再多加两名报喜人鸣锣开路。
  八名报喜人,意思就是说他们这里有人考了前十?
  一想到这里,众士子都更是紧张了起来,巴望着得中前十的乃是自己。
  顾长光此时早已坐不住,直接站了起来。
  便是顾云浩,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也觉得喉咙发干,不住地往嘴里灌茶。
  那领头的报录人核对了一下住址,便一脸喜色地走了进来。
  “捷报!临川县老爷顾云浩,取中为顺德二十五年淮安府府试第三名。”
  第39章 第39章:家(二更)
  坐了几个时辰的船, 总算到了临川码头。
  下船之时, 才未时刚过,看着时间还早,顾云浩便提出要去见一见梁成业。
  他这次能得中府试第三, 也多亏了梁成业多年来的悉心指导, 合该去拜谢一下。
  加上以他对自己这位先生的了解,只怕先生此刻也在家里, 焦急的等着他们考试的消息呢。
  “要不咱们买点东西, 我陪你一起去?”
  顾长光问道。
  闻言, 顾云浩摇了摇头, 说道:“这倒不必, 谢师这事还不是时候, 我只是担心先生心里着急, 去告知一下消息,让他老人家也欢喜欢喜。”
  此次府试, 他自认为发挥的不错。
  得知没有考中榜首,开始的时候,心里还是稍稍有些失落之感。
  不过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淮安士子众多,其中不乏天资过人之辈。他虽天赋尚可,却是从来不敢自傲而小瞧了旁人。
  一直以来,顾云浩虽然对名次也很在意和期待, 但也始终觉得, 只需得自己尽力, 不留遗憾就好。
  即便自己自认为文章写的不错,但未必就真的符合考官的心意。
  毕竟榜首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啊……
  他本是洒脱之人,加上得知几位同窗都考中了,那点失落之感没一会便随之消散,只余下满心的欢喜。
  这次府试,他们临川士子可谓是大出风头。
  一共取录五十人,临川县就有十九人,而且除了他得中第三之外,楚毅更是考了第二,李文旭为第九,前十之中,就占了三个席位。
  相对而言,胡宇凡考的要差一点,挂在了榜尾第四十九名。
  但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足以令人兴奋了。
  匆匆去了一趟梁成业的私塾,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先生。
  得了梁成业的好一番称赞之后,顾云浩总算得以脱身,便立即赶往西城门口而去。
  因着吴家的牛车每天申正时分就会往村里走,估摸着时辰快到了,便不得不加快了脚步。
  “小浩,府试考完了?怎么不见你爹呢?”
  到了西城门口,就见吴老头笑着跟他打招呼。
  “吴爷爷好。”
  微笑着喊了吴老头一声,顾云浩又四下看了看,果然不见他爹的身影,心里也有些急了。
  正准备回城去找,结果就见顾长光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赶了来。
  “可算是赶上了。吴叔,今天可又要麻烦你了。”
  顾长光一面将东西往牛车上放,一面笑着喘气道。
  “哪里的话,快先放好了,咱们也准备出发了,小浩在这里见你不来,正着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