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吴老头哈哈一笑,就去搭手帮忙搬东西。
  “咦?这怎么还买炮仗啊。”
  吴老头诧异的说了一句,随即立马反应过来,一脸惊喜地道:“难道是小浩府试考中了?这要回家去热闹热闹?”
  “恩,考中了,是全府第三。”
  见着他相问,顾长光脸上的笑意更是掩不住,神色中也多了几分自豪之情。
  儿子有出息,当老子的自然有面子。
  “唉哟,这可是大喜事啊,咱们村这几十年了才出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人哟,小浩啊,你可真是给咱们村子争光了。”
  闻言,吴老头也是连连赞叹,又跟顾长光道喜:“可真是养了个好儿子,这样大的年纪就这么有出息,你以后可有的享福咯。”
  “哪里,吴叔,你太夸他了。”
  此时,顾长光总算是理解了上次顾长荣的心情。
  也知晓了他为什么在回来的路上,跟吴老头说起顾云浩县试的事了。
  这样的喜事,真是恨不能想立刻找个人分享,又怎么能做到不露声色呢……
  回到村里,已经是戌时了。
  父子俩还未进院子,家里的大黄狗就摇着尾巴叫了起来。
  听到响动,一家人从里屋跑出来,就见顾云浩父子两人身上挂满了行礼站在院坝里。
  “二妞,快。”
  卫氏最先反应过来,忙喊上二妞一起从父子俩手里接东西。
  “爹,娘,幺娃子中了,是全府第三,咱们家也出了个童生了。”
  即便身上挂满了东西,顾长光也不觉着累,只笑呵呵地站在那里说道。
  听了这话,大家都是满面笑容。
  一家人兴奋地睡不着觉,索性在堂屋里围坐了一圈,让顾长光好好讲一讲。
  这可难为了顾长光,他本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见家里人都问,也只得硬着头皮把府试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
  “考那么几天啊,难怪我看着幺娃子这几天瘦了好些。”
  一听说府试连考三场,李氏就有些心疼孙子了。
  闻言,顾云浩不由哭笑不得。
  这几天的考试其实他并不觉得很费精神,而且他也没有瘦,不过老人家心疼孩子,总是看着就觉得长瘦了。
  “奶,没事的,府试并不累。”
  他的解释显然很苍白,李氏仍是摇头表示不信:“听说读书人考试的时候最费心神了,那些身子不好的,从考场出来都得人抬回去呢。”
  闻言,顾云浩也不由一愣。
  他奶说的乃是实话,确实有些考生是精神抖擞的进考场,一脸菜色步履踉跄的出来。
  但这些情况也大多是院试以后,乡试、会试时出现的多些。
  张了张嘴,顾云浩还是没有告诉李氏这些,因着他是决定要一步一步考举人、进士的,实在没必要说这些让他奶担心。
  “奶,那是别人哄你呢,哪有那么严重,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么。”
  “爹,小浩,快先吃碗面吧。”
  这时,顾芝跟顾蓝已经做好了两碗面条,端了进来。
  从他三姐手中接过碗来,顾云浩一边吃着面条,一边听着家里人聊天说笑,心里皆是阵阵暖意。
  回家的感觉,真好……
  第40章 第40章:拜望
  次日, 因着心里欢喜,大家皆是起了个大早。
  早饭之后,顾云浩便提出准备去拜望一下顾明琮。
  “应当的, 小浩当初在族学里念书, 多亏了琮大伯照顾, 现在考过了府试,是该先去一趟才是。”
  顾长光点了点头, 又道:“我昨天在城里买了些鱼肉和布匹, 也可以分一些拿去给琮大伯, 爹, 你说呢?”
  “那等会我就跟小浩一起去一趟。”闻言, 顾明良亦非常赞同。
  两个孙子越来越有出息,顾明良看在眼里, 喜在心上。
  自县试过后,他们家在村里更是出尽了风头。
  村里本来就消息闭塞, 大家也没什么娱乐,因而现在众人茶余饭后闲聊之时,说的都是他们家的两个读书郎。
  虽然说及顾云浩成材有出息这类的话要多些,但村里人都认为顾云涛也很有希望考过县试。
  毕竟人家是两兄弟,都是一根藤上结的瓜, 没道理差距太大吧。
  “也不晓得顾家给孩子吃了什么哟,一个个都那么会念书……”
  “顾家老大跟老二当年念书时跟我一起的, 也没见他们读书多能耐啊。”
  “就是, 那时候他们还是经常被先生罚呢, 我都比他们强些,结果人家儿子都这么争气,而我家那俩小子……”
  “莫不是有什么关窍?”
  ……
  看着他们家两个孙子都前程好似不错,村里人羡慕之余,就开始探究原因。
  甚至于还有人,将顾长荣跟顾长光两兄弟念书时候的黑历史挖了一通。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家有培养孩子成才的秘诀。
  为着这事,大家见着顾明良,闲聊奉承之余,都会习惯性的问一问教导孩子成才的法子。
  每当这个时候,顾明良最是得意满足。
  虽然自顾云浩跟顾云涛念书以来,他每每见到两人都会说要他们好生念书,但实际也大多都是似懂非懂,不过只拿着“好生念书”、“考中秀才”这几句话反复说罢了。
  “这孩子啊,从小就得严管着……”
  在众人的奉承之下,顾明良俨然已经转变成村里的教学明星,也会在众人的追问之下说几句。
  即便说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话,但大家都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耐不住人家孙子有出息,家里孩子成材率高啊。
  至于儿子念书不成这件事……
  自然是被下意识的忽略过去了。
  在这种环境之下,顾明良是越来越看重两个孙子,每每顾云涛或是顾云浩回来,他也很是愿意跟孙子一路在村里走动。
  因而,一听闻顾云浩要去拜望顾明琮,顾明良自然当仁不让的要跟着一起前去。
  爷孙两人提着鱼肉礼物,一路到了顾明琮家里。
  顾明琮的小孙子顾云凡今年刚巧十岁,此刻正立在院子里背书。
  “五爷爷来了,快坐,云浩哥坐。”
  见着二人前来,顾云凡眼前一亮,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让二人坐下,又向着里屋喊:“爷爷,五爷爷跟云浩哥来了。”
  话音刚落不久,便见顾明琮走了出来,先是一愣,看着顾明良满脸的笑意,随即立马反应了过来。
  “这是……小浩你府试考中了?”
  “还算运气不错,取中了第三,昨儿大晚上赶回来的,所以今早才过来。”顾明良笑着解释道。
  听了这话,顾明琮登时满面笑容。
  这可算是全族人的喜事,虽然族学一直开着,但从他之后的这几十年里,族中竟是连个考过府试的童生都没有。
  这么些年以来,顾明琮心里多少是有些失落的,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学识不够,当不得族学的夫子。
  现在总算出了个顾云浩,更重要的是,还这样小的年纪,那以后考中秀才、举人,都是很有希望的。
  想到这里,顾明琮更是觉得满是欣慰。
  总算是有脸下去见顾家的老祖宗们了……
  “之前你县试中了案首,我虽是知道你府试没甚大的问题,但一日成绩不出,一日都心里不踏实,这下总算是稳了。”
  顾明琮一手摸了摸自己的长须,满目欣赏地看着顾云浩道。
  “多谢先生当年关怀教导,学生永不敢忘。”
  顾云浩立起身来,仍是对着顾明琮行了一个学子礼,拜谢道。
  摆了摆手,顾明琮笑道:“这也得要你自己用功才行,你如今已经过了府试,且又新拜了夫子,今后就跟着族里孩子们一样,唤我大爷爷吧。”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不论何时,您都是我的先生,又何出此言?”
  顾云浩摇了摇头,坚持道。
  见他如此说,顾明琮也是心里一润,眼中尽是赞赏之色。
  果然没有看错,这孩子虽然言语不多,但却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他原本还以为顾云浩考过了府试,与他同为童生,会生出骄傲之心,现在看来,倒是他多虑多思了。
  “你才考过府试,今年又适逢院试开考,可有准备下场之心?”
  想了想,顾明琮还是问道。
  院试三年两考,今年正好赶上了,顾云浩年纪不大,又刚连续取中县试、府试,顾明琮还是担心他因此生傲,对院试生出轻视之心。
  “咱们越省文风虽然不及苏杭,但也逊色不了多少,院试之时,多得是天资非凡的青年才俊,而且,院试之后还有乡试,你可不能小瞧。”
  “学生明白。”
  闻言,顾云浩亦是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们越省共六州十一府,淮安府虽然富庶繁华,但文风却并不是最鼎盛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